近年,摆在众多的企业领导者面前现实的问题是:该如何提升管理能力,如何实现卓越领导?
近年,摆在众多的企业领导者面前现实的问题是:该如何提升管理能力,如何实现卓越领导?
要有一个高的信念和追求,还要有很强的学习能力。
我觉得做一个优秀的企
业领导人要有两个突出的
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要有一个高的信念和追求,第二个特点就是学习能力要强。
1991年,联想在国内卖产品,在香港进口元器件。我从香港中国银行贷款,用外汇付元器件的钱,卖出去以后收到的是人民币,人民币怎么还钱呢,这要通过当时的进出口公司,他们跟我们订合同的时候确定一个比价,人民币6元换一个美元。当时国家办的企业人民币跟美元兑换是3元人民币换一个美元,因为我们是体制外的企业,不能享受这个政策,只能靠市场手段解决。当年到九、十月份的时候,突然间人民币汇率波动,涨到8元人民币换一个美元,这时候进出口商不愿合作了,虽然签了合同但他觉得太亏了,就开始出现僵持,眼看我在香港银行还钱就到期了,后来我们内部做了决定,宁可对方不按合同办,我得按合同办,就按8元人民币一美元进行兑换,这样我一下子损失100多万元,这当然就是纯利润100多万了。后来我们拿这个钱到香港的银行去还钱,银行说那时候在他们银行贷款的企业,到期还钱的就是我这一家。我们介绍了情况,人家还是很受感动的,跟着就二次贷款给我。后来我们生意继续做,从借款到还钱没有一天晚还一分钱。到1996年香港联想亏1.9个亿,我从北京赶到香港处理问题,第一件事是需要先把现金稳住,不能出事,因为我们是上市公司,一出问题,债权人马上抽资金,股价就要大跌。我告诉银行我们亏了,但是我要借这个钱,银行给我们提供了支持。银行说:信你,信你这个人。就这样让我过了一大关。
一个优秀的领导人,学习能力也要强。企业领导人战略上高瞻远瞩制定战略的能力,慧眼识人选拔人才的能力,我都把它们归结为学习能力。因为这些东西,不是天生就有的。从一个完全没做过企业的人,到今天做一个大企业,你不是从书本上学,就是从实践中学,特别是中国又处在一个经济制度转轨时期,更多需要在实践中积累,这就需要很强的学习能力。比如说90年代初期,人民币外汇比价,稍一波动,你一年的辛辛苦苦工作可能全都要泡汤了。还有一个进出口问题,国家法律规定走私了要如何如何,规定得很严格,那时候沿海的城市都有很多进出口公司,他们做什么,就是做进出口的生意。我们的企业不搞进出口怎么行呢?但怎样既不违反法律法规,又能小心翼翼打擦边球创新经营,都是学问。所以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环境中一定要拼命学习。
有人说企业领导人的主要工
作是吸引人才,还有人说
应该是制定战略,等等,到底企业领导人在公司里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我想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道理。企业有几千名职工,怎样能够让他们跟企业同心同德,这是最重要的。光产品好行吗,不行,产品好利益是CEO的没人干。你怎么吸引人才呢?关键是有一个利益创造和分享的机制。我常常想,地就是这块地,牛就是这头牛,人就是这个老农民,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这块地的粮食年年不够吃,甚至能饿死人,但还是这块地,还是这头牛,还是这个老农民,三中全会以后包产到户,打的粮食不但够吃了,而且还能够卖余粮。中间什么变了?牛、老农民、地、春种秋收的时节,这些生产要素都没有变,生产的技术也没有变,什么变了?制度变了,正是因为制度变了,从而带来了中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成就。因此,我觉得,对于我们这些搞企业的人来说,好的企业家去运作资源生产产品挣钱,聪明的企业家吸引人才利用更多的聪明团体把企业做好,而卓越的企业家创造一种繁荣发展的制度。
一个卓越的企业领导人最终建立的制度,不仅仅是人们外在看到的一个制度的形式,更是这个制度内含的任何人很难改变的道理。我坚信这种制度应以德为本。从前资本主义社会里,剩余价值归资本家所有,这被资本家认为是天经地义的道德。我们今天的时代不同了,不单是资本经济时代,更是知识经济时代。假如企业今天有一亿利润,而我不靠资金和实物占50%的股份,拿走5000万,这缺德吗?不缺德,我拿的是天经地义。一种文化有一种文化道德,今天我们所有的人,正面临资本经济和知识经济的交融交错时期,我们的企业家是过渡时期的企业家,在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有选择不同倾向道德的权利,但是一个卓越的企业家,他选择发展的一定是能让企业跟更多职工在一起、让企业跟社会在一起共同发展的道德。
我们回忆人类工业社会发展初期,可以说社会财富积累是血淋淋的,它通过剥夺的方式去获得,但今天我们看到,一些穷人变成富人的过程,已经没有了这种血腥,他们更多的是共同的繁荣和平衡。我相信人类追求的这样的东西是永恒的,再过100年我们所有人都不在了,大家不记得我们这些人和我们说过的话,但是他们会永远记住这个时代提倡了一种新的道德——把资本和知识结合起来。
当人们问起企业需要哲学吗,
我说不但需要而且很需要。
我们修正药业七年的时间,从开始7个人,负债40多万,发展到今天资产有17亿,去年利税5.7亿,成为吉林省纳税最多的民营企业和中国优秀纳税企业50强,一个关键就在于我们的企业哲学。
速度与健康,对企业发展来说哪个重要?我们集团根据中国古老的中医理论提出了企业健康论,主张企业生存成长的健康高于一切。但如何才能保证企业持续健康呢?我们说,有了“修正”的因,企业才会有健康的果。
修正是我们企业的名字,我也常常把它作为动词来使用,强调要修,要正,要修正。我们认为,时时都要修正,与时俱进就是一种修正。事物也需要修正,文革最厉害的时候航天系统还有修正系统,我们国家的宪法也有修正案。可以说,修正是无时不在的,人人都需要修正。
在修正哲学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要做修正型的企业:一是定期给自己的企业做一做体检,二是坚持给企业吃一颗叫学习的维生素,三是坚持喝一杯叫沟通的企业营养奶,四是坚持给企业打一针叫做修正的防病疫苗。
在修正型企业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提出,企业领导要做修正型的领导。
如何做修正型的领导呢?
我们说人们原本心术不正,只有修得正心才能开创无限,所以首先要修原正本,有一个利益目标,有一个高的追求。
准确的判断能力和快速的决断能力是修正型领导第二个要素。譬如在企业发展初期阶段,从价格吸引消费者变成质量吸引消费者等有几次重要的修正,需要领导人准确地判断和快速地决断。修正型领导的第三个因素是去除英雄情结。每一个企业家都应该把这一条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每一个领导都是平常人,谁也超越不了规律,谁也不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英雄。很多过去做得非常大的企业为什么垮台了呢?就是因为有英雄情结,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做企业不要老想当英雄,做企业就是老老实实做企业,很多人普普通通,为社会不停做着贡献,其实本身就是英雄。修正型领导的第四个要素就是东方式的沉静。中国的传统讲究定力,强调是不是能持之以恒,能不能做到任尔东西南北风。企业领导者自身非常需要沉静和耐得住寂寞,因为去西天取经的路上人总是越走越少。
一句话,修正型领导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以定生慧,要修炼得满怀激情,心如止水。
家电业环境的变化给海尔带
来很大的压力,一个典型
的悖论就是如今的家电企业销售额不断增长利润额却不断下降。更可怕的是,WTO对企业和企业领导形成的压力很大,但是员工感受到的压力却不大,这是个非常大的问题。所以我认为应该建立一个新的制度,把这个压力变成一个动力。
我自己想,这应该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就日本的企业来讲,譬如松下,很多年一直实行的是年功序列工资制,终身雇用,一年长一级工资,在现在的信息化时代,外面瞬息万变的市场压力却无法迅速传递给员工,企业的挑战可想而知。欧美的企业也同样面临压力传递的问题。美国人强调科学管理,一直把企业做成一个和市场割裂开的一个金字塔式企业,最基层的是员工,一层一层,直到企业高层。企业领导人感受到的市场问题,是一层一层传递上去的,领导决定了,再一级一级地传递下去。这样的情况同样也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我们五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做的,就是要打破企业内部和市场中间的隔离墙。内部部门和部门的关系,不是一般的部门关系,是市场关系,每个人都要面对市场。企业员工,人人都是经营者,人人都是CEO,每个人自我进行经营。过去的设计人员,叫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现在就叫项目经理,他可以组织其他的人员成立一个小组,负责某个型号,它开发出来内部检测非常好这没有用,最关键的是所有的收入跟这个产品在市场的销售利润挂钩。所得利润超过成本,就有奖励,这个奖励可能会非常高,但是如果亏损就不可能得到收入,不能得到收入我只能借工资,借给生活费,借也是有限度的,时间只能是六个月,六个月再开发不出适销的新产品,要么离开,要么继续开发新的。这样市场压力和变化非常快地由企业直接传递给员工。今年年初我到日本去,东芝的领导说他们正在进行最大的战略转移,就是把原来定位于技术为中心,变为以市场为中心。而我们所做的把市场竞争内部化,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市场机制,和东芝战略转移的方向是相同的。我们决心把企业和外部市场之间的隔离墙推倒,实现企业和市场零距离。
卓越企业无疑是优秀企业中
的一小部分。那么优秀和
卓越的企业是怎么划分的呢?当然离不开良好的业绩。优秀企业的标准,国外的一些学者通常用15年的股票累计回报率进行衡量,认为优秀企业应该达到市场水平的1.25倍。而卓越企业的累计收益率至少是市场水平的三倍甚至更多,也就是说,市场平均投资回报率10%,卓越企业至少应该是30%。
除此之外,卓越企业还有什么特点呢?我认为卓越企业必须有一个超越竞争对手的战略,能构筑一个能力体系,注意战略、财务、制度、组织等方面全面的创新,有创造需求的能力,能够可持续发展。
当然,卓越企业离不开卓越领导。我们看到过“一个天才加一千个兵”这样的企业,不管那个天才在位的时候多么辉煌,一旦他离开,企业很快就垮掉了。对于卓越的企业来说,它有一个机制,一个优秀的团队,它也有天才。但它的天才不在于缺这个天才不可,而在于卓越的领导人离开了,他的后继者可以比他更卓越。
卓越的企业家是平和而执着、无畏而谦虚的人,能将一批能干的人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他特别重视人才和队伍的建设,有本事选择创新的战略,而且他的心中永远装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