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这个给中国体育产业带来笑与泪的一年,体育产业也经历了这样一番寒冬。有人欲在风口中搏一桶金,有人事业起伏波折,感慨行业艰难。在这样的大潮下,天生具备C端盈利能力的健身房们,却赢得了众多资本的青睐。
近来,青鸟健身、Liking、U-24、EPTC等健身公司相继融资,而自2015年以来,中航健身、亚特体育、康比特、赛普健身学院等健身相关公司挂牌新三板。在资本寒冬里,能从C端赚钱的健身行业又重新赢回了关注,而健身房本身,也正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全民健身不只是口号,C端需求催生健身房火热
今年6月,中国体育产业协会副秘书长曾经表示,当中国的人均GDP突破8000美元,健身产业有望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而据国家统计局1月19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5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人均GDP为5.2万元。从收入上看,健身产业崛起的时代,或许就在眼前了。
的确,近几年国人体育与健康意识的提升,让全民健身,又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也催生了一系列的互联网产品。据艾瑞咨询数据,1-9月运动健身类App的用户规模增长了近一倍,咕咚、Keep、悦跑圈、火辣健身等APP都拥有了较大的用户规模。
当然,健身消费不止在互联网移动端,线下健身房的消费比例也在稳步上升,同样从艾瑞数据了解到,在2016年运动人群主要的健身场所中,已经有50%的人选择健身房、会所及俱乐部,健身房的运动频次仅低于跑步,位居第二。
▼2011-2015年中国健身俱乐部会员数量及会员比例
数据来源:AASFP、中商产业研究院
从AASFP及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中可以看到,中国健身俱乐部的会员比例从2011年-2014年呈缓慢增长,由1.05%增长到1.24%,而到了2015年,成长幅度明显变大,会员比例为1.47%,人数达663.38万人。
去健身房花钱健身、接受更好的健身服务,正在成为崛起中产阶级们的一种习惯。
传统健身房面临新需求挑战,差异化成脱颖而出的关键
即便需求在增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分到一杯羹,传统健身房也面临着新时代下的挑战。
目前传统健身房主要的产品模式是年卡+私教,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竞争壁垒并不高。
很多健身者会在大众点评或社交网络上吐槽健身房教练的专业能力不足、推销买课等现象。在吸引用户方面,价格战是传统健身房的常用手法,但价格战吸引的用户回购率往往不高,会员的渗透率相比于美国,差距也很悬殊。
▼中国和北美健身会员渗透率比较
图片来自中国产业信息网
其实传统健身房的行业问题并不是今天才显现,2011年,行业领先者青鸟健身就曾因亏损将北京的五家分店暂停营业。而在后期收购青鸟健身的王锋,也加入了这股O2O健身的创业热潮,主打小而美的O2O健身房“光猪圈”就是他的创业产品。
他曾经表示,目前国内共有15000家左右的健身房,专业的健身教练有十多万,未来几年用户可能会达到1.5-2亿,但在国外,大型健身房数量增长并不快,反而是小型健身房的数量在快速增长。这是他在反思的现状,也是创业的原因。
有这样思考的不只有王锋,消费基数越来越大运动健身的市场,的确对健身房提出了新的要求,随之而来的,是健身模式的转型。
新型健身产品涌现,新式健身房成为新热点
在圈哥办公室的楼下,有一家叫做汗水兑换工厂的运动训练场馆,可以说是今年健身届的“网红”。今年特步的发布会及一些高端社交聚会都在这里举行,另外,它还是北京国安的内训基地,很多明星也来此运动训练。圈哥采访的时候,就在这里遇到了演员沈腾。
据了解,2015年8月才成立的汗水兑换工厂,在成立之初就提出要脱离中国传统健身房的以机械为主、控制饮食的健身模式,主打“training”理念,同时具备时尚和高级社交的特质。
新理念的提出迎合了年轻、高端健身用户的需求,而这些用户往往具备一定的自媒体属性,汗水训练工厂的蹿红,也就不奇怪了。
具备这些特质的新型健身场馆,在北京三里屯商圈就不止一处,选址于一线城市的商业中心也是这些场馆的共性之一。
在距汗水兑换工厂500米左右的距离的三里屯Soho,有一家名为CrossFit Strength Code的混合体能训练馆,而在不远处,同一训练体系的Cross Fit Slash也选址于附近。
据了解,CrossFit 是一种起源于美国的健身体系,1995年在美国出现后逐渐风靡全美,在美国各地有很多CrossFit 健身房,CrossFit 健身大赛也登陆了ESPN。2013年,上海第一家混合训练馆Crossfit-Shanghai的开业,CrossFit正式进入中国,到今年,包括上述两店在内,CrossFit在中国已经开设了七十余家场馆。
同在北京三里屯的,还有一家名为MTC新综合训练中心,主打实用性健身,通过多元化的训练模式,全面提升身体素质,旗下有MTC、MTC Pro、MTC Executive三个品牌产品。
▼MTC新综合训练中心
而这些场馆的共性不止在于选址,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脱离传统健身房的枯燥训练、强调提升综合素质均是他们的健身产品方向。
生态圈了解到,汗水兑换工厂的“training”理念主要是以功能性训练、娱乐型训练模式以及社交派对课程等几种课程共同体现的场景式训练,训练内容主要是锻炼深层的肌肉线条和表现力,展现人本身的体型线条。而CrossFit 以及MTC新综合训练中心的训练特点也主要是以多种高频次、快速、具备爆发力的动作来增强身体的全面机能。
另外,这些选址于消费中心、具备社交娱乐属性的训练健身场馆,定价相对较高。据了解,汗水兑换工厂最低的月卡费用是在1200元-2600元,另外私教课也是主要的收入之一;CrossFit 的个人年消费大概是在10000-20000元之间 ;MTC新综合训练中心年卡为12999元。
相对较高的费用,可以让这些健身房在客单数有限的情况下,保证自己的收入。他们的成功也一定程度上说明,随着健身人群的不断壮大,愿意花钱追求健身体验的用户比例在逐步提升。
汗水兑换工厂的创始人张园告诉生态圈,其分店的城市选址是在消费能力较高的地标性城市,CrossFit在全国的分店也大都在北京、上海、广州及各省的省会城市。
这些定价面向高端用户、突破传统健身房的健身模式的运动训练场馆,正在向全国一二线城市进军。但在新的城市与环境下,如何复制并推广原本“小而美”的模式,也是一大考验。
据了解,中国前十大品牌健身房总体数量740家,但他们仅占市场整体的16.4%,其余的健身俱乐部中,有66.8%以非连锁为主,足以说明这个行业的品牌相对分散,入局的行业壁垒并不算高。
据虎嗅数据显示,我国2010年中端健身品牌占比为54%,2013年下降为36%,低端品牌及高端品牌的市场份额有所提升,而到目前,全国个人健身工作室在1万-2万家左右,这个数字也佐证了小而美模式的生命力。但从传统连锁健身房目前遇到的种种问题来看,想要把“小而美”做成“大生意”,或许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对广大用户而言,在冬天里,找到一个温暖舒适、称心如意的健身场所,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