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美国神经科学家卡尔·拉什利就开始找寻行踪不定的记忆轨迹。确切地说,他想了解,大脑中是不是有类似保险箱的地方储存每段记忆?大脑皮层上有有专门的存储记忆区域,可以即时提取?
为了解开这个谜,拉什利训练一群老鼠走迷宫,把食物放在迷宫尽头刺激老鼠找到重点。然后,科学实验嘛,他的办法是分别切除每只老鼠大脑皮层中的不同区域,康复后再走迷宫。拉什利想借此找出老鼠脑中哪个区域负责记住走出迷宫的路。结果他得到了惊人的发现:无论他切除哪块区域(或者哪个区域因为病变而损伤),老鼠都能找到食物。真正影响结果的不是切除哪个部位,而是切掉多少。实际上,只要老鼠熟悉了路径,哪怕脑部失去一大块灰质,仍然能顺利走完迷宫。
拉什利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记忆并不存储在任何一处神经元组成的保险箱里,某种意义上说,记忆无影无形却又无处不在,以不为人知的方式分布在大脑内部。
事实证明,拉什利是对的,只是稍微有点错: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测试显示,记忆在大脑内部的确分区域存储。不过,时至今日人们还是相信记忆是非常复杂的集合功能。
其实记忆的复杂之处以及难于明确和界定的难点在于:记忆到底有多“鲜活”。记忆决定了我们是谁。“对人类记忆的研究最为接近系统研究心灵。”著有记忆方面教材的圣母大学教授加百利·雷万斯基说。在题为《神经学未能解决的问题》的精彩文章中,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拉尔夫·阿道夫采用了另一种表述方式:“记忆可能是通过学习预知未来的能力。”
这正是深度学习的一大挑战。在10月1日《财富》刊发的文章中,我的同事罗杰·帕罗夫也详细写过这个问题,见解深刻。虽然目前无解,但深度学习终将解开的人类生理和身心健康之谜,包括衰老后记忆变差的残酷现实。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