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会" />
“现在来硅谷的中国投资者,个个都说自己有‘中国资源’。”一家在硅谷历史悠久的美元风投基金合伙人对笔者这样说道,“噪音太大了,让硅谷真正有‘中国资源’的创业者和投资人有点为难。”
在中美两个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创业者和投资人们如何分辨噪音?如何远离利用“跨境资源”时的那些坑,实现优势互补?本文试图从几个简单的点来探讨这个宏大的问题。
“硅谷”怎么用?
“如果从聘用工程师的成本来看,对于有实力的科技公司来说,北京的人力资源成本已经快赶上硅谷了。”美国某顶级科技公司中国区高管在硅谷的一次线下活动中这样对在场的听众说道,“如果你想要建一个研发团队,那么硅谷是非常好的选择。”
和北上广深相比,硅谷具有得天独厚的人才资源,各种新技术、新思想的沟通和交流也非常活跃。硅谷的工程师文化历史悠久,IT 人的生活状态比较稳定,和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相比,诱惑也更少。从一家公司的发展角度来看,越早将研发团队建在硅谷,也就越方便未来的国际化扩张。
但是在硅谷建立研发团队,对于习惯了“中国速度”的创业者来说,也有不利的地方。
“对硅谷的工程师来说,工作和生活之间的平衡,是非常重要的。”一位在硅谷和中国的科技行业均有过多年从业经验的人士这样对笔者说道,“比如中国科技公司的‘封闭开发’,把整个工程师团队拉到酒店待一个星期不回家,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那都是难以想象的。”
“你们看硅谷的科技公司为了吸引好的工程师人才,拼的都是‘福利待遇’,没有谁说我们拼加班‘恨’的。”前文所述的科技公司高管认为,“中国速度”是中国科技行业的重要竞争优势之一,“就拿我们公司来说,最近又 shut down 了,给员工带薪假。”
“硅谷一些科技公司的福利待遇特别好,免费美食,洗衣服、剪头发都管,即便是放假,工程师也不愿意回家,就待在公司。”
中国是“模式创新”的好地方
美国和中国虽然是全球两个最大的市场,但是中国互联网市场的“模式创新”机会,显然要比美国更加丰富。“中国的‘自行车分享’这种概念,在美国就不可能出现。”这位高管表示,“美国更多是做‘技术创新’。”
自从“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经济始终处在低迷中,尤其是最近几年,美国的 GDP 增长始终在低位徘徊,和中国相比,经济不是很有活力。
“在这方面,美国没有日本社会那么‘死气沉沉’,但是远远比不上中国。”一位跨境风投从业者对虎嗅表示,“日本就不说了,美国社会即便是所谓的‘千禧一代’,和上一代美国人的区别——尤其是消费观上——也没有中国年轻人和父辈比那么大的不同。”在他看来,美国的社会经济状况,对互联网公司的“创新模式”来说,算不上好的土壤。
“你说‘自行车分享’这种模式,在美国根本不可能。”
“如果去看中国社会现在年轻人的消费观,以及接受新事物的态度,特别是‘消费升级’这个大趋势下的变化,我们能在中国市场发现更多‘模式创新’的机会。”
(题图拍摄自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登录后发表你的伟大言论!
立即登录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