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专业化、国际化之路是燃气具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直以来,中国企业都喜欢致力于规模化、多元化方向的发展,但实际上,目前我国企业集团规模普遍较小,至今仍没有世界级大集团,因此,在发展中容易陷入片面追求庞大的规模,不加选择或过度地把几乎无内在联系的企业吸纳到集团中,战线拉得过长,加大了摩擦成本,导致管理的失控,因而难以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效益。而且,从这几年一些机构对亚商50强公司评选结果看来,好的公司大都是走专业化道路的公司,因为你资源有限、规模有限,如果不握紧拳头,你就打不过人家。

  从燃气具行业来说,国内的那些品牌是完全难以抵挡国际品牌的冲击,而且,据市场观察家预测,中国的家电品牌在近几年内将通过兼并、重组、洗牌等市场规律的手段,最终留下十个左右的品牌,那么,在中国的家电品牌中,海尔、美的、科龙、格兰仕等都是赫赫有名的企业,燃气具行业有谁能够自信地宣告,这十个品牌中必定有我?!说实在的,凭实力,既使是行业大哥万和集团也会底气不足。那么,是否意味着燃气具行业的所有品牌都没有出路呢?

  这点倒不用担心,日本的家电行业格局为我们找到了注解。在日本,虽然存在着SONY、松下、日立、夏普等多强势品牌,特别是松下还进入了燃气具行业,但在燃气具厂家中,不但有林内、能率等强势品牌,而且还存在着一些二三线品牌如多田、百乐满等。这些燃气具企业不但没有被淘汰出局,而且还与那些知名家电品牌强势并存。为什么呢?原因就在于林内、能率、多田、百乐满等品牌坚持了专业化之路的结果,这些品牌只专注于燃气具行业,专心将燃气具产品做好,像林内还专门建立了一支400多人的科研队伍,以专业化做强做大。

一、专业化是燃气具企业的发展基础

  专业化并不是指单一化,在燃气具行业中,燃气具产品包括了热水器、灶具、两用炉、烤炉,还有燃气空调、燃气咖啡壶、燃气冰箱……这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行业,只要能用电的,为什么不能用“气”呢?所以,专业化不是指企业就只做热水器或灶具而己,而是在这个行业内充分发挥出企业的主观能动性,将行业做“深”。

  企业的专业化之路大概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第一、专注于燃气具行业,与时俱进地搞好产品经营。在多元化的今天,每一个企业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其他行业,但是也都有主营业务,作为一个专业的燃气具企业来说,主营业务就是燃气具产品。因此,专注于燃气具行业也就是将行业做深做透,将产品的外延扩大,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制造规模,以产品经营为基础。

  第二、以专心的精神长期耕耘在燃气具行业。所谓“用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其更深层次的含义则是,企业的经营理念必须坚定自己行业的立场,不见异思迁,真正做到基业长青。菲利浦*莫里斯公司之所以经营100多年而常胜不衰,就在于她不管外界如何评论都能够坚定不移地专心于烟草行业。这里,还有一个比较深刻的例子就是顺德与中山的产业专业化之路。一开始时,顺德的灯饰、锁具、服装等都比中山的企业做得好,但是,到了现在,中山市古镇的灯饰、小榄的锁具、沙溪的服装等都颇具规模,顺德已经追赶不了,原因就在于顺德企业没有坚持专业化的结果,见异思迁;而中山企业则按照产业链的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出专业化的优势,长期专注于自身所在行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配套分工,构建了专业化的协作体系。所以,做企业也同样如此,不仅要专注,更要持之以恒。

  第三、集中资源、主业清晰,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专业化竞争能力是企业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纵观国际著名跨国公司,绝大多数主业非常明确,专业化竞争能力强。因此,在企业实力不大、剩余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企业应优先选择单一行业、甚至单一产品为重点,集中优势夺取市场地位,使优势集中,使资源凝聚,从而成长为大企业。只有这种专注、专心、专业的精神,燃气具企业才能以小博大,以纵向的精深补横向的宏观,以专业成就未来。

二、国际化是燃气具企业的发展必然

  加入WTO后,中国企业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国际化问题,无论是人才、观念、经营理念还是产品研发都必须与国际接轨。从大处来看,贸易政策、竞争环境等都将或大或小地发生变化;从小处来看,许多国际级的竞争对手将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加大力度、密度冲击国内市场,同时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竞争也将加剧,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内市场国际化。从我们五金制品行业来看,近几年随着国际产业结构梯度性转移的深化和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速,发达国家的名牌五金企业向中国转移生产能力和生产技术有明显的加速趋势。据了解,国外产品每年以20%增长速度进入我国市场,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这种生产与需求的迅速发展迫使中国五金行业必须由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前进。因此,国际化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是,我们必须明确一个问题:什么是国际化?难道企业把产品卖到外国去了就是国际化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通过众多品牌的国际化发展来看,企业的国际化之路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

  第一、产品的国际化。以燃气具为例,随着美国、欧洲等国家的经济发展,人们外出休闲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些燃气烤炉、燃气咖啡壶等休闲产品便逐渐得到人们的青睐,作为一种便携式能源的独特优势,燃气具产品的前景十分广阔。但是,在国内企业中,大部分企业只将目光放在了热水器、灶具、沐浴/热水两用燃气炉三种燃气具产品上,因此,要进军国际市场,就必须满足国际市场上的消费需求。产品的经营规律要求我们与国际接轨,而产品的国际化又使得企业不得不拓宽产品的外延,两者相互促进,互为关联。

  第二、市场的国际化。随着企业的进一步扩张,国内竞争的日益加剧,国内市场容量将逐渐显得狭窄,“立足于中国,放眼于全球”,使企业走出国门、融入国际竞争已日渐成为诸多企业的现实选择。通过跨国经营、与国际跨国公司在战略上的强强合作、在营销渠道上的互补等策略,更好地利用起国内外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这样一方面,可以从世界范围内获取资源,弥补国内资源的相对不足;另一方面,将我们的产品与服务推向国际市场,抢占全球市场份额。与此同时的是,企业也必须具备从全球化经营的角度来优化配置资源的意识,开拓资本运作渠道,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企业制度。

  第三、研发的国际化。技术创新不足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个严重制约因素,发达国家的科研开发投入高于我国几倍,其中主要的投资主体是企业,例如美国的科技投资3/4来自企业,而我国科技开发的主体是科研机构,企业投资开发的资金不多,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的少,时间间隔长。因此,研发的国际化强调企业必须加大自身科技投入,开发和培养核心技术人才,在此基础之上,与国际跨国公司进行强强联盟、技术合作,加快技术的转化速度,并积极探索与国外技术供应厂商的合资合作,以实现产品的软硬结合,进一步向高端延伸。从企业来说,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骨干员工去国外学习考察,跟踪最新的国际技术动向,吸纳更多的有国外企业管理和技术开发经验的专业人才进公司,这应该也是必要的。

  第四、人才的国际化。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经济全球化推动了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高速流动,中国企业必须有效地聚集起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才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企业要从国际人才市场角度出发,找国际顶尖级人才,特别是加入WTO后,要夺得洋阵地,就得使用洋枪洋炮!从人才的结构层次来进一步分析,首先是市场人才方面,永远是本地的占优势,香港、台湾来的肯定做不过大陆的,外国来的就更不用讲了,相同的原理,我们做国外市场也同样需要当地的人。服务人才也差不多。就像跨国公司到中国后,不会来很多人,他们最多会带来大把的美金、内部的结构程序、管理的文字化的本本,而市场人才和服务人才却还是要从本地招;第二个是管理人才,它其实也是本土的,或者是国际化的本土人才、本土的国际化人才,总之管理都要本土化;第三是技术人才,国情不同,风土人情不同,生活习惯也不尽相同,只有符合当地消费习惯的产品才能立足,这就需要技术的本土化,而人是技术的关键所在。这点在燃气具行业来说,可能是差一点,值得企业注重研究。此外,需特别强调的是,要注意充分利用配置社会的人力资源,如从国家院校聘请一些总工程师、退休厂长等高级人才过来、聘请国家有关部委的一些专业人员甚至院士,以实现知识资本化和资本知识化。

  第五、品牌的国际化。面对WTO的挑战,中国的企业在国际化之路上一定要拥有自己的品牌,需要有自己的品牌战略。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在竞争中提高,在竞争中发展,是中国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在可以选择自创一个全新的品牌,尤其是能够符合欧美国家风俗文化的品牌;同时也可以选取择收购一个本土品牌,但不论是自主品牌还是并购品牌,主张企业都是用产品力来提升品牌力,即以产品的品质、技术、工艺、造型等塑造出品牌形象。当然,品牌的国际化还可以用另一种变通的方式进行,如以设备、技术入股在当地进行合资建厂,积极扩大产品出口,改变单纯以产品出口海外市场开拓的方式,向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的当地化方向发展,使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步伐向纵深发展。

  通过国际化之路,企业可以实现对全球一流的生产、营销、技术、管理等优势资源的优化整合,从成本优势走向与技术优势并举,从中国市场走向与世界市场并举,充分挖掘自身生产力水平、劳动力资源、总成本控制等方面的比较优势,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

  当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在“狼”来了之后,企业也要尽快将自己也变成一只狼,这样才能“与狼共舞”。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入世前还是入世后,企业对自身发展的选择,必须要结合自身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现有的企业发展状况来定,必须要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有利于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