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突破停滞》这本书,感触很多。本书从多方面对各种生活或事业的停滞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产生的根源、停滞者的实际状况与对外部的影响、管理组织如何面对停滞等多重纬度进行了分析,相信对所有在工作或生活中感受到停滞的人都会有所借鉴。 无论是事业或者生活中的停滞都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短暂的停滞其实是一种放松或心里、生理上的调整,但如果这种停滞频繁发生或者长时间伴随着你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负面影响,轻则使你的事业停滞不前甚至下滑,重则会对你的事业与生活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如何避免该情况的发生关键在于你的心智模式与采取行动时机。其实人的快乐、满足与幸福与财富的多少,地位的高低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在于你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态。 我们在做营销工作时有“做市场”与“做销售”之说,“做市场”会从整体和长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以追求长期价值的最大化;而“做销售”则着重于解决眼前的问题,追求短期价值的最大化。其实,对我们的生活而言,也存在着“做市场”与“做销售”两种截然不同的活法。以笔者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悟,以下一些价值观和对待生活、事业的做法或许能对部分读者有所启发: 规划好自己未来的人生轨迹 根据你自己的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其他客观条件,先预先规划好自己人生的发展方向、专注的领域及阶段性的目标。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你在刻意的去获取知识与经验时只能有所取舍,既尽量获取对你未来有用的知识;实践对你有用的经历;体验你所认同的快乐。用“做市场”的概念来讲,就是先进行市场研究,再根据你自身的情况进行“定位”,然后集中精力聚焦在此“细分市场”。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的想“通吃天下”。 任何时候都不要浪费时间 你必须不断的充实自己,这种充实既包含知识面的也包含生活阅历等多重对你将来可能有用的东西,其实这样的习惯并不难,任何人都可以做到。上下班途中看点报纸、杂志、写点文章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慢慢你会习惯并以此为乐。在任何工作、生活、社会交往中都不要放弃提升自己的机会(非职位或收入的提升),把别人打牌、闲聊、喝酒的时间用来充实自己,让自己的实力根基更稳固。“做市场”实际上是在经营品牌,品牌资产的积累需要长年累月的做加法,你的人生也是一样,需要不断的丰富自己。 让快乐的事情悠着点,让成功前的过程更长点 生活本来就是一道道的“坎”,如果你急于想把所有的“坎”跨完,那你一辈子都将在费力的跨“坎”;而如果你是一个从容的人,你会把所有的“坎”看着是一座长满树木的山坡、一段平坦的小道、一条溪流…….。不需要每天加班、加点到处奔波以求保住职位或获得快速提升,因为你已经规划好了你的人生方向。两点之间直线最短,走曲线的人必须用更快的速度才能赶上你;因为你以前没有浪费时间,已经有了很好的积淀,别人必须更辛苦的工作才能与你有平等的晋升机会。生活因为工作而精彩,如果你用“做销售”的观念来经营生活,永不停顿的机器是你唯一的选择。 当你如此一路走来时,你会发现虽然你工作没有别人勤奋,更没有在各种外部压力之下让自己整日战战兢兢、不辞辛苦,但你所取得的成就却不亚于别人。而在整个生活历程当中,你的生活质量却是最高的。由于你生活的很从容,你也就不会感到过多的“停滞”,更不会让“停滞”状态影响了你的生命历程。当然,生活当中同样存在着市场竞争中的“动态博弈”,也就是说,当你选择某种工作方式或生活态度时,其成功的可能性或效果与你同处同一环境中的其他人选择的方式有关。比如,当大家都选择“凡事皆往后看”的心态时,也许你选择“关注现在”才是最明智的方式。这就要求你随着不同的时间和环境适时的调整心态和处事方式,做到松弛有度,正如市场中的“品牌经营”有时也需要借助“促销”来提升销量。 《突破停滞》虽然选题深刻,分析也较为全面,但不足的是作者想网罗各色各样的人作为本书的读者,故各章节会从有利于不同角色的角度进行阐述,从而使得整本书显得没有核心的观念、判断标准与解决方法,让读者有不知所措的感觉。读完了书,知道有“停滞”,但不知道选择哪一种方法做。另外,“停滞”本身是一种心里现象,触发读者心智模式并产生影响的最佳办法应该是“心灵涤荡”式的行文方式,而不是象对待某种社会现象式的评论、总结。所以本书更适合处理“别人”或研究“停滞”的人员,而不是让停滞中的“人”走出“停滞”。 (原文刊发于12/13《东方早报》。本文作者:周春兵,经济学硕士,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上海联纵智达管理咨询公司,咨询顾问,曾先后在多家跨国家电、厨卫产品类企业担任过市场经理、营销总监、总裁助理等职位,进入咨询行业后,潜心于企业管理与营销方法论的研究与应用。欢迎与作者联系和交流:E-mai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