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如何激发企业活力?

  活力,是创新之源,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人有“流水不腐、户梳不蠹”的说法,其实说的组织活力的重要性。缺乏活力的企业,就会形成可怕的惰性,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纵有再多的资金、再好的技术、再优秀的人员,都难逃失败的厄运。我们常说小企业具有活力,为什么?因为小企业机制灵活,大家都是目标导向,淡化分工,强调合作,CEO与员工形成一体,这时公司的反应速度很快,非常灵活,充满活力。

  但是公司发展大了之后,公司层级逐渐增多,高层与基层渐渐脱节,官僚主义开始滋生,这时大家渐渐开始比享受,不是比团队合作,而是比谁的办公室大、装修好,不是比谁的业绩突出,而是比谁的工资高、福利好,而对于客户需求,那只是业务部门的事,跟自己有什么关系?时而久之,这样的公司反应速度逐渐降低,成为“恐龙”型的公司。据说当你去折恐龙的一只腿,恐龙腿部的疼痛2分钟后才能传输到大脑,而大脑发出躲闪指示传到腿部肌肉时,又要2分钟,这时恐怕腿早都断了。这就是典型的大企业病,包括那些国际级企业,大多都有这样的恶疾,世界500强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对于一个一二十年的大企业,如果不能根除大企业病、为企业注入活力,就已经步履蹒跚、垂垂老矣。记得张瑞敏说过,他最想请教韦尔奇的就是“如何让大企业保持小企业的活力”,韦尔奇是如何让这家爱迪生创建的百年老店保持了令人羡慕的活力呢?这要得益于他推行的“无边界”管理思想,努力塑造一种无障碍沟通的文化,“痛恨”官僚主义,经常与基层员工发邮件,跨越沟通,用这样的实际行动使通用电器这个百年老店仍然保持着创业的激情。  

  从生命体的活力看企业体的活力。

  生物体的活力来自于新陈代谢,人为什么会衰老,因为新陈代谢变慢了,细胞逐渐老化。新陈代谢就要求不断的有新能量注入,并且能够进行能量转化,对于我们人体来说,就是各种维生素要均衡,搭配合理,要加强锻炼,保持身体健壮,另外,外界的刺激和压力,也对我们的机体活性产生很大的作用。

  如果让一个人生活在真空的环境里,他是否会什么病都不得?可能他的生命会变得更脆弱,因为在没有病毒的环境里,他的那些抵抗病毒的细胞也会逐渐退化,结果一旦机体发生一些病变,那些防护的细胞也失去抵抗的能力了。据医学家说,一个人一年应该得一两场小病,这样有利于我们人体激发那些防御细胞的活性,对病毒增强免疫力。

  有机体的衰老都是因为新陈代谢的变缓,细胞缺乏了活力,企业也是一个不断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的有机体,新陈代谢的快慢,直接影响了组织的活力和生命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激发企业活力就要不断地有新鲜的思想、人才和力量加入,要加强企业自身的“锻炼”,就是要不断变革,当然还要具有危机意识,增强压力,建立优胜劣汰的组织运作系统,变压力为动力。没有活力,一个企业就会形成可怕的“惰性”,就会形成安于现状、害怕变革和不敢冒险的不良文化,失去不断进取的勇气和动力,进而导致组织功能的退化和衰老,行动缓慢,思维僵化,最终被环境所淘汰。创新和活力是优秀文化的核心,是名牌企业、百年老店的致胜法宝。

  管理学中的“冲突管理”,就反映了这样的一种思想。企业没有冲突、歌舞升平的时候,反而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或者正在慢慢孕育恶性“肿瘤”,如果不能提前诊断和治疗,等问题暴露出来的时候,往往是悔之晚矣。很多从浪尖上摔下来的企业,正是这种现象的真实体现。 

  不断的变革,即使在企业看似一片繁荣的时候。

  在企业看似繁荣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时候。德隆集团的战略规划,要打造一个庞大的德隆系,包括整合产业链、资本链,但却忽视了自身竞争力的培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这就好比是一辆在高速公司上以200公里时速飞驰的汽车,但发动机却很低劣,结构不够严谨,驾驶员技术也不够娴熟,结果路上哪怕只是一块小石头,可能就导致车毁人亡。

  企业一路高歌猛进,往往容易导致老总独断专行,我记得有位很知名的企业家说,他的很多决策是靠一种知觉,不可否认,很多成功者拥有过人的天资,对市场悟性极高,但这样的思维可能会导致企业战略决策的重大失误,成于斯而败于斯。拥有强势老总的企业,如果没有充满活力的健康的企业文化,往往容易走入极端,成为一个人的企业。当年大家对长虹集团CEO倪润峰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记得有一次倪润峰在接受中国年度十大经济人物评选的颁奖晚会上发表感言称道:“他欣赏王熙凤的管理风格,因为她控制力强。”后主持人问他为什么王熙凤最终失败了,倪润峰回答:“因为她控制力还不够!” 公司内部广泛流传着这样两句话:一句是“倪润峰当家让人受不了”,另一句是“长虹没有倪润峰不行”。可见其领导的强势。倪润峰的第一次复出,其实就是倪润峰强势文化的影响还未结束;继任者赵勇真正接管长虹后,必然经历文化重塑的镇痛,要改变文化谈何容易,由注重竞争到注重技术,由大权独揽到权力下放,长虹内部的重大变革能否成功,只有用业绩来检验。

  另外,企业看似繁荣的时候,往往也是腐败滋生的时候,进取心开始减弱,等级开始增多,沟通开始减少,这些都使企业的活力丧失。当年郭士纳刚刚接手IBM时,被IBM的官僚主义震惊了,他下定决心,从业务整合和企业文化同时抓起,一改过去IBM的行为方式,换掉穿了几十年的象征IBM风格的蓝色制服,改变公司保守文化,加强上下级沟通,树立了IBM是一家服务型企业的开放式文化。

  因此,笔者认为,在企业业绩很好,市场环境也非常有利的环境下,企业一定要进行持续的变革,首先必须是思想上的,必须要树立“变才是唯一不变”的思想,要始终传达这样的理念给全体员工,一旦懈怠下来,可能就会落后,养成不良的文化和习惯,是非常难以改掉的;其次,一定要加强沟通,不断聆听客户的心声,关注市场变化,保持对市场的敏感性,把这样的变化作为变革的动力;再者,一定要耐心聆听员工意见,认真处理这些意见,把这样的意见作为变革的契机。  

  适当的压力,压力转化为动力。

  人没有压力,就会缺乏动力。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只有合理的开发和引导,才能逐步释放出来。

  20世纪初叶,美国亚里桑那州北部的凯巴伯森林还是松杉葱郁,生机勃勃,大约有四千只左右的鹿在林间出没。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有效地保护鹿,决定由政府雇请猎人去那里消灭鹿的大敌——狼,结果后来鹿群缺乏了天敌,养尊处优,不用每天再疲于奔命,反而导致了身体机能的下降,一点小毛病都抵抗不了,数目反而下降,后来科学家又把狼群引进来,发现这个生态又回复了平衡,鹿群又活跃起来。同样的,渔民从海上打鱼归来,要在船舱的鱼群里放一些食肉的沙丁鱼,这样就会使鱼群保持活动,不会死亡。科学家做过实验,把一只青蛙扔进沸水里,它会跃然一跳,跳出致命的沸水,但如果先把它放到凉水里,然后慢慢加温,等到这只青蛙积热难耐想跳出来的时候,已经浑身瘫软,无力跳出了。这些例子都说明如果缺乏了外界的压力和刺激,一个生物群体就可能导致退化,企业也是这样,缺乏了压力,也就失去了动力和活力。

  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历代王朝的变更,也说明了压力的重要性。春秋战国虽然战事连连,但也是中国文化比较辉煌的一个时代,因为大家都有生存的压力,都要不断地发展经济和文化来增强自身实力。汉武帝消灭了强大的匈奴,使汉朝强盛一时,但由于没有了匈奴的袭扰,压力减弱,内部矛盾开始激化,最后是天下大乱。唐朝国力空前强盛,没有强大的外敌,但后来的“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转衰,关键还在于外界的压力太小。宋朝虽然国小,但经济文化水平,在当时却非常的先进,堪称世界强国,金、蒙、西夏的袭扰,并没有削弱宋朝的实力,反而使宋朝出现了一个又一个的抗击名将,虽然宋朝皇帝喜欢舞文弄墨,但由于岳飞等名将的坚决抗击,并没有亡国的危险,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后来宋朝皇帝一味地坚持“求和”,给人钱财以换求短暂的安乐,虽然换来了边疆无事,缓解了压力,却使宋朝的战力迅速下降,最后在蒙古人的面前,不堪一击。近代中国遭受列强欺凌,更说明了这个道理。清朝的康乾盛世,持续了一百多年,在历史上都是少有的,清朝的国力在当时非常强盛。由于清朝的地理环境比较封闭,没有外族的侵扰,大一统的思想根深蒂固,再加上中国传统文化重农轻商、重德育轻技术的传统,也就没有了发展科技的动力,错过了与现代科技同步发展的历史机遇。鸦片战争被列强打开国门后,也没有象日本那样迅速进行革新,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结果自然是处处被动挨打。日本和韩国的崛起,就在于其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生存意识。

  从历史发展我们就可以看出,不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个人,没有外来压力是很可怕的,容易形成妄自菲薄、封闭保守的文化,非常不利于自身的发展。因此,对于企业而言,一定要不断地灌输压力的概念,要能够设立清晰的富有挑战性的目标,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创造欲望,这样才能增强活力。  

  建立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

  我们都知道杰克.韦尔奇在通用公司使用的非常有名的活力曲线,其实就是一种强制性的优胜劣汰机制。每一个部门的人员经过考核后,都要按照20:70:10的比例进行强制分配,对于后10%,除了面临降薪的危险外,可能还会被淘汰。这就用一种强制性的办法,放进一些食肉的“沙丁鱼”,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每个人都要有危机意识,每个人都要努力工作以保证自己不在后10%,这样就在客观上促进了组织的发展。

  很多国内的企业也在使用类似的考核机制,但往往有很多问题,主要是对这种机制理解并不到位。首先,这样的机制一定要在前期跟大家沟通清楚,要充分征求大家的意见,并强调这样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其次,一定要公布考核的标准和办法,每个人的考核结果都要公开、透明,要经得起质疑,要让大家觉得公平合理;最后,在整个过程中,一定要反复强调对人格的尊重,不管业绩表现如何,公司和领导一定要以一种人性化的管理风格,对员工要非常的尊重,强调这样做是出于公司利益的考虑,如果管理风格过于硬性,会让人觉得没有人情味,降低了对企业的凝聚力,反而适得其反。  

  企业活力问题也可以上升到民族和文化的活力问题,中国文化最为活跃的时代是春秋战国,虽然各国之间连年征战,但是文化却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形成了“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诞生了如孔子、孟子、老子等先哲人物,文化非常活跃,充满了活力,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焚书坑儒”,崇尚法家,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是希望能在文化上形成一家之言,后来中国社会形成的以儒家为核心思想的大一统文化,再也没有出现过百家齐放的活跃局面,人民思想得到禁锢,这直接导致了近代中国科技的落后。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文化到了秦汉后基本就处于停滞状态了。同样的,对于企业而言,建立统一明确的文化理念是必要的,也是现在企业文化建设的主流思想,但是这样的文化一定要是积极的,必须以创新为核心,否则就缺乏了活力。有不少企业喜欢中国文化,崇拜儒家思想,但却没有看到儒家思想所蕴涵的很多“道德、伦理、感性、含蓄”等因素,这与现代企业的发展并不和谐。因此,要增强企业活力,就必须深刻理解文化的正面与反面,切不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韦华伟,北京远创管理咨询公司(www.fic-win.com)首席顾问、高级培训讲师,清华大学MBA,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专家,《财智》《中外企业文化》《当代管理者》《销售与市场》等几十家知名媒体特约撰稿人,主持过50多个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咨询项目,客户包括湖北移动、国美电器、首信集团、永城煤电集团、蒙牛乳业、好利来食品、首都机场等几十家大型企业。联系方式:/* */, 13051280140。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