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大型超市的“三大死穴”

  新一轮的城乡经济调查结果出来,中国的“GDP”经济增长位列世界前列,而最为惹人关注的是,据报道说,中国有3000亿美元的GDP被低估,而这几乎相当于中国去年GDP(1.65万亿美元)的20%,被低估的部分主要来自中国的服务业。这就足以为中国居民持续强劲的购买力下了注脚,近年来沃尔玛、家乐福、万佳、百佳、好又多等国内外各百货、零售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圈地连锁此起彼伏、白刃大战侵城攻池、一决高低从未间断,最终的胜负与其说是赢者暂时战胜输者,倒不如说是众零售商“愚民策略”的集体胜利。也许有些零售商已经觉醒,侥幸的成功不能持久,只能蒙骗老百姓一时,不能欺骗一世。因此它们调整了策略走诚信化集约化正规化品位化的经营路线。而更多的零售商还在欢庆自己欺诈经营的成功!值得关注的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开始重新审视“大超市”,不再把大超市当作自己购物的首选,也不会进行“一站式”一买到底了!他们重新选择了昔日常光顾的小型专业商店购买商品。究其原因?是大超市变形走样了!

  大超市的磁性减弱

  “大超市”当初之所以能吸引消费者,主要是“环境干净、品种齐全、应有尽有、货比三家、价格实惠,另者人气旺、热闹”,另者实行会员制的大超市还为会员提供特惠的“会员价”。

而如今的大超市乌烟瘴气、人声鼎沸、货物杂乱、假冒猥劣、明降暗升以及排队付钱等现象日日可见,再者服务质量下降、产品品质得不到保证等也十分令人担忧。

  长此以往,常光顾大型超市的客户必然会流失,事实表明,目前有部分顾客正在改变消费的场所。

  专业化的商店依旧魅力不减

  日夜24小时不停服务的“小而精”的商店,如“7-11”便利店依旧魅力不减当年;而侧重提供女性生活用品的“屈臣氏”商店客源依然充足;国美、苏宁、永乐等大型家电专业超市更是门庭若市,值得一提的是,永乐家电还在专业的基础上进行细分,分出“永乐生活电器”,可见专业市场潜力巨大。大型超市必须面对专业商店对其的挑战!

  大超市的“三大死穴”

  概括起来,目前我国的大超市存在“三大死穴”:

  第一“死穴”:产品关

  现在的大型超市越做越大、越做越杂,超市里物品齐全、种类繁多、应有尽有,很能给顾客“一站式购物”的体验,然而其实则为华丽外衣(宽敞环境)的背后的“走鬼市场”。名牌的、杂牌的,天南地北、海内海外、地上工厂、地下车间同台竞技,共同上演了罗卜白菜各得其所、李逵李鬼各有各吃。

  具体表现为外国货为国产货做标签(反之亦然),名牌为杂牌铺垫,尤其是后者更为严重,名牌厂家架子大不轻易向零售商妥协,零售商从中获利不多,但为了考虑到品系的齐全及名望,又不得不让它进来。零售商深知名牌充其量不过是超市的点缀罢了。而与此相反的是,杂牌厂商为打通渠道,不惜花高昂本钱进贡零售商,而它们一旦进了超市,被零售商盘剥去的“通路费”肯定变本加厉地算在消费者头上,而这种算计非常巧妙隐晦,不是提高价格,而是降低产品品质或缺斤少两,通过让消费者拿自己的杂牌的价钱与名牌的价格对比的方式来促销。而消费者往往对零售商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信赖,认为所有进场的产品都合格,很难想见其幕后的种种交易。正是在这种情形下顾客豪不犹豫地选择低价的杂牌。“笑贫不笑娼、卖出去就是好样”的如此一来,名牌厂商也按捺不住了,它们不管三七二十一为了“顺应潮流”,在不改名换姓的前提下贱卖自己,推出一些“下三烂”的次品或库存物或专门针对超市生产一些“品质不太好”的便宜商品与杂牌竞争。名牌杂牌抱在一起,杂牌还是杂牌一点没变,而名牌则变成不伦不类的“三位一体”:名牌的标签、杂牌的价格、杂牌的品质。而无论名牌与杂牌如何争斗,最大的赢家还是零售商。更有趣的是,有的零售商还扮演“第三者”加入进来上演“三国演义”,从中再分一手。近年来,国内外的许多大型超市都推出了自己的“OEM产品”(联合了全国各地的工厂生产产品,贴上自己的标签然后在自己的超市里买),如此一来,大型超市岂不就成了天天举办“山寨工厂的产品博览会”的场所,无形也成了“藏污纳垢”的瘟床集散地。

  不守社会公德、产品关不把牢,大型超市迟早会灰飞烟灭!

  第二大“死穴”:价格关

   沃尔玛是靠炒作“天天平价”的概念而闻名于世的,但是如今大型超市,有哪家敢于拍着胸脯说自己的每样商品都便宜过别人的,而且还是在品质保证的前提做出的承诺。我看没有几家能做到。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大型超市购物,我想最直接的动机莫过于超市所提供的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了。然而,消费者忽略了这样一个问题:当自己完全树立超市东西便宜这个观念时,自己就陷入了零售商事先设定好的套子里,任由其宰割了!

  大型超市全部东西都便宜吗?许多消费者都认为超市是“薄利多销”,认为零售商喊出了“可怜声”都是真的,其实不然!目前,中国的大型超市黑色利润空间还很大,而且超市里头的东西并不见得便宜。要回答这个问题答案不能只是“豆剖瓜分一分为二”的两种(即便宜或昂贵),而现实的回答有好几种:某些便宜、某些贵;而某些既不便宜也不贵,总之没法比!大型超市正是利用了消费者能货比三家,却不能货比三十家的“弱点”,大量进货,混淆消费者的视听。同时利用消费者“以偏概全”错误的经验转移,玩各式各样的价格手段,推出一些“会员价”吸引顾客,留住会员。然后推出些特价招揽普罗大众,给消费者每件东西都便宜的错觉,其实消费者想错了,总的来说,自己从大型超市并未享受到什么实惠。因为自己所买的“特价”东西本身就不特价,而那些实在让利的东西,零售商会巧妙在其他物品上一个钱仔都不少地消费者身上赚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

  就算真正便宜的东西,品质也没法保证!消费者在买东西时往往喜欢“刻舟求剑”地货比三家,在甲超市发现某件商品价格比乙超市的便宜,而后又在丙超市发现其比前两家的便宜,最后必然会选择在丙超市买,还认为占尽了便宜,殊不知三家“半斤八两”,相差无几,而自己花费的时间成本却不断累积。同时他们也忽视了此一时彼一时,决定购买该物品时其品性也出现了变化。要么零售商已做了手脚,因为有些强势零售商能要挟上游厂家为自身度身定做一些与别的超市同品名同型号而成本比别的超市低的商品。如此一来,上当受骗还心甘情愿,并自以为拣到了便宜。真是天真得很!

  价格是把双刃剑,玩不好就会“自宫”。践踏良知、亵渎诚信的大超市将不保!

  第三大“死穴”:服务关

  外国的超市不论是否节假日都显得很宽松,而绝不会出现人头攒动购物、排长龙买单的景象。

  而国内的超市,节假日人头涌涌、摩肩接踵、水泄不通,时常可见“塞人”现象,另者买单时更是排起了长龙。也许在许多消费者看来,这一直很正常!一来说明中国人多热闹购买力强,二来说明消费者购买时间的趋同;三来说明零售商的生意红火。却没有人从另一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即零售商服务能力远远跟不上!或没有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

  人多扎堆的现象,说明零售商各个环节上提供的服务不顺畅,服务流程效率低下,这包括商品摆放区域规划不科学、物品堆放杂乱、标签颠三倒四、客流通道设置不合理、服务器械不合适、工作人员效率低下等等,从而导致消费者“出入超市、选购商品、掏钱付帐”整个流程的效能瘫痪,这种种现象背后存在的实质问题千万不能用常规眼光来看,更不能熟视无睹!这绝对不是什么“鸡毛蒜皮”的小问题,这关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而且上述责任应由零售商来承担!

  另者,大型超市空气浑浊、商品包装味、现场的熟食味、顾客身上的香水味、汗臭味等五味俱全,超市的通风排气系统很成问题,许多零售商为了节电省钱,常常采用“开一关三”,即开一个抽风排气系统,关三个同样的系统。让顾客感受到其已经提供抽风排气服务了,而接下来的问题就都是人流过多产生的了,不关商家的事。全阵子媒体广泛报道了内地某淑女节假日逛某大型超市晕倒的现象,还把这当成一个怪现象来看,其实这罪魁祸首就是大型超市的环境质量。今后相信还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发生。

  目前,国内的许多大型超市还普遍存在噪音污染、光线污染种种问题。当然还存在其他不少问题!

  大型超市仿佛成了消费大众“生存挑战”的实验场!

  然而令人惊诧的是,许多零售商还没有意识到这致命的“死穴”,非但没有采取积极的改善措施创造健康的购买环境,却变本加厉地起“以少博多”的贪念,恨不得一店装完全中国的消费者。

  栽好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提供一个危害顾客健康的购物环境的零售商必将玩火自焚。

  综上所述,大型超市若不觉醒,及时补上这“狡兔三窟”,分崩离析是迟早的事!估计三五年后没有彻底解决上述“三大死穴”的大型超市将在一定限度内存活,种类和数量还会相应减少,其不可能遍地开花,更不会得到持续发展!

  欢迎与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电子邮件:/* */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