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汉语中,并未有“公益”一词,至于“慈善”则起源甚早,然而其原意并不是指一种行为,更不是指一种事业,而只是形容人的性情慈祥、宽厚。如《北史?崔光传》云:“(崔)光宽和慈善,不杵于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
中国古代并非没有慈善的概念,尤其在汉传佛教中,“种福田”、“结善缘”、“布施”、”“普济”等与慈善有关的名词很多,而在佛教以外,人们则把行善称为“义”举,许多古代的慈善行为事物,均以“义”名之。但是,中国先天的传统文化和后天的体制因素,都不利于西方社会那种私人志愿性的非营利组织发育。
企业为社会做好事,从来是得到中国传统文化和体制的支持的。然而当时在旧体制下的国有企业 ,不是独立的社会组织,没有自主权利去决定自己的目标、责任和利润分配。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企业迅速法人化,并形成了独立的社会部门,在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政策鼓励下,非国有经济在GDP中的比重迅速上升。80年代初以来,中央政府和省市地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鼓励企业和个人尤其是海外华侨的捐赠。这些捐赠已经成为支持社会发展尤其是区域性社会发展的重要渠道。
中国首届跨国公司与公益事业高级论坛上,300多名中外政府、企业、公益组织代表和专家认为,公益事业在给更多中国人带来欢笑的同时,其本身也得到了社会的丰厚回报:各类公益组织得以蓬勃发展,涉及领域不断扩大,个人、企业参与程度日渐增加。
首先是公益活动认知度、参与度提高,成效显著。调查显示,截至今年6月,中国登记注册的科普志愿者已达40多万人,社区服务志愿者达540万人,还有1亿多人次的青年为社会提供了超过45亿小时的志愿服务。超过九成的中国人愿意参与经常性社会捐助,其受益主体已从受灾和贫困群体拓展到卫生、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组织的“春蕾计划”已帮助上百万贫困地区失学女童重返校园。
据民政部统计,1996至2002年间,中国累计接受捐款94.93亿元人民币,接收衣被9.66亿件,其他物资折款105.05亿元,使3.6亿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成为政府救济的有效补充。今年非典期间,社会各界捐赠款物共计40多亿元。
公益活动的形式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发生变化。从由政府组织集体捐赠转变到“民政部门牵头,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力量支持,群众广泛参与”的经常性社会捐助活动。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已达2万多个。手机短信息等也成为捐赠的新方式。
作为公益组织重要筹款对象的企业也积极配合。跨国公司在争夺中国市场的同时,竞相加大在扶贫、教育、环保等公益领域的投入,有的还设立专门的公益部门,鼓励员工参加公益活动。中国企业的参与意识也不断提高。中国社科院2000年对上海市营业额前1000名中的503家进行的调查显示,92.4%的公司自成立以来有过公益捐赠行为。
公益组织本身也得到了巨大发展。专家估计中国目前至少有上千家公益组织,其中全国性公益社团数十家。从大学校园、城市社区到偏远农村,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服务意识深入人心。国务院也于今年出台通知,要求各级政府为高校毕业生创造工作条件,主要充实城市社区和农村乡镇基层单位,从事教育、卫生、公安、农技、扶贫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朱传一认为,公益组织应该早日成长壮大,建立起政府、市场和社会领域三者间的协调关系。中国民政部部长李学举表示,中国将大力培育发展民间组织,为国内外企业进入中国公益事业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和鼓励,学习借鉴国际上的经验,拓展中国的公益事业。可以预见,公益事业在中国必将得到更为长足的发展。
但是,中国很多企业目前没有形成固定的公益支出项。这显示中国企业公益意识比较薄弱,还没有把回报社会当成经常性义务而非一时投资,这部分地造就了中国慈善业的现实困难。
为什么中国企业公益意识薄弱呢?一方面,国有企业的改革还在进行中,企业尚未从再分配体制下完全脱离出来,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完整的社会身份还未最终形成。另一方面,大多数的企业认为发展公益事业理应是政府的责任,是再分配体制的一项无法推托的政府职能。大部分的企业还未认识到企业捐赠出去的钱和物,得到的回报是荣誉、声望、关系和自我满足与价值的体现。
因此加强企业的公益意识,提高从企业营销战略角度去从事公益活动是今后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必须考虑的问题。
欢迎与最管理(http://news.12reads.cn/)()作者探讨您的观点和看法,朱少柳 知名策划人,曾任中石油“拓普思”学生创业负责人,两次荣获中石油科技创新基金。主持策划北京博大国盛投资公司的日本工业园、日本柔道馆和亚太产经中心(总占地100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等项目,著作有《让激情燃烧到永远》和《创业》,翻译有《怀曼先生的故事》,主持运营魅卡团队。MSN:/* */, MOB:13126824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