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现代产权制度下的国企改革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被当作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

环节,先后经历了放权让利、承包制、试行股份制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等阶段。经过长期、艰苦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现代产权制度的涵义给予

了比较准确的表述,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

基础。

  产权是指人们对物品、债务、股份、知识等各类财产的权利关系,

包括财产占有权和财产所有权。现代产权制度的根本特征是财产所有权

与财产占有权的分离。在现代股份经济中,企业的出资者即股东因出资

而拥有企业的财产所有权、享有代理人选择权和剩余索取权,并以自己

的出资额对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企业以法人资格拥有财产占有权,并

通过代理人使用财产、经营企业、处置财产即依据企业生产经营需要转

变财产的存在形式。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

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现代企业制度中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实现现代产权制度的具体形式。

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公司中构建责权明确、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

监督、相互制约的代表不同利益主体的权力结构,形成公司内部的权力

制衡机制。其中,股东以自己向公司的出资份额为依据享有公司的财产

所有权,并通过参加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按照一股一票的规则行使

其选择代理人的权利,通过股息或红利分配实现其剩余索取权;股东以

自己的出资额向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股东通过资本市场交易转让属于

自己的公司财产所有权;掌握公司股份控制额的大股东,按照多数决定

规则操纵股东大会或股东代表大会。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监事会

等权力结构与制度安排,就是法人治理结构的具体内容。

  当前,如何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内在结合问题,仍然是进一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难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方面必须坚

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必须使多种所有制企业在市场上处于

平等竞争的地位。现代产权制度及基于其上的现代企业制度是解决公有

制与市场经济内在结合问题的途径。

  作为股份制企业的股东,国家与其他股东具有平等的身份。国家作

为股份公司的出资者与其他出资者一样,以自己的出资获取公司财产的

所有权,又凭借财产所有权享有代理人选择权和剩余索取权,并以自己

的出资额向公司债务负有限责任。对国有企业进行改制后的股份公司作

为公司法人,拥有公司的财产占有权及其派生的公司财产使用权、经营

权和处置权。作为市场主体,股份制企业与其他形式的企业在市场上是

平等的竞争者。国家作为宏观经济的管理者对所有的企业实施统一的无

歧视政策。

  在现代产权制度条件下,国有资本比国有企业更重要,更能体现社

会主义国家的意志。国有企业按照股份制形式改制之后,国家可以逐步

转让国有股,使国有资本的实物形式逐步转变为货币形式。

  第一、形成实力强大的无可比拟的具有高度流动性的国有资本。在

股份制企业遵规守法、正常运行时,完全可以由民间资本乃至外资控股

;当国家认为需要调节某一公司的经营方向或者因为其它重要理由时,

就运用强大的国有资本,通过资本市场收购其股份,掌握其股份控股权

,以实现国家的意志;当国家认为这一公司已经运行正常、没有必要由

国家控股时,又可转让国家股份,交由民间资本去经营。

  第二、在具有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特征的现

代产权制度下,国有资本由实物形式转变为货币形式,可以彻底实现政

企分离,从根本上转变政府职能。无论出资者是谁,股份制企业都要按

照市场规则运行,国家作为宏观经济的所有者,对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主

要通过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法制,完善和实施市场规则,实现市场的有

序运行;二是通过各种政策工具,调节经济景气周期。只有在特殊情况

下,即在上述两种方式失效时,才动用国有资本,用收购或转让股份公

司控股权的方式实现国家的意志。

  第三、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

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现代产权制度在不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的

多重性质的同时,即在财产所有权多元化的条件下,使财产的占有社会

化、国际化、全球化并与财产所有权相分离,从而适应了生产的社会化

、国际化、全球化。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