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经营到底为了使命还是利润?

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赚取利润还是经营使命?

“经营使命”在西方企业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词汇,但是在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中,却鲜有人提起,更很少见到有企业抱着这样的心态在经营企业。但是,这个话题却是企业未来生存所必须要深入思考的。

企业应当从关注单纯的产品服务、市场份额中摆脱出来,将企业带入一个包含诸多定性化价值的使命之中。

对于企业来说,使命至少与三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

第一,企业为了自身生存和持续发展,必然要以实现一定的经济效益为目的,进行内部经营管理,此为“商道”。把握“商道”,就是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构筑完善的管理体系,确保天有定位,人有分工,井然有序,高效运转。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没有管理的老虎是孤独的,而管理有方的蚂蚁们却是快乐的。

第二,企业的发展建立在员工的发展之上,必然需要为员工搭建事业平台和人生舞台,进行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商德修炼,此为“人道”。弘扬“人道”,就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铸造企业的灵魂共识,确保企业的生命之树常青。在步入21世纪的今天,公司需要鼓励员工发挥全部的创造力和聪明才干。为此,企业比过去更需要明确地了解自己的使命,以使工作更有意义,从而吸引、激励和留住出色的员工。

第三,企业担负着客户期望及社会使命,要为社会的繁荣、发展和人类进步履行企业公民义务,适应外部环境,此为“天道”。从根本上说来,使命要求企业的掌舵人要顺应“天道”——主动把握和适应企业的外部宏观环境,顺其自然,趋利避害,确保企业一开始就植根于资源较丰富、环境较适宜的沃壤之中,同时担负起社会责任。

企业的“天道”、“商道”和“人道”,统一于并作用于企业这个经济生命体,融合成博大精深的使命管理体系。天有阴阳,所以供需平衡;商有刚柔,所以权利平衡;人有仁义,所以得失平衡。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使命就是谋求天道、商道、人道的“和谐”。

但是,如何处理使命与商道、人道、天道的关系,即如何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找到平衡。我们往往会面临两难处境:

毕竟,企业的第一要义是赚取利润。在商业竞争中,当现实压力挡在面前,企业往往会拼命地一味追求利润,以致“走得太远,却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出现了众多的经营危机。这是很值得企业家深思的。然而,若是过多考虑高尚的使命,可能牺牲的就是自己眼下的生存和发展机会。对此,我们倾向于认为,把企业办好就是很好的承担社会责任。企业管理者只是受托管理股东资产,企业把原本应该支付给股东的钱拿去做善事,这不符合市场原则和企业精神。

在创业初期,企业使命以“商道”为首,保证股东回报是无可非议的,当然也应考虑到客户、员工、合作伙伴、社会公众等相关者的利益。然而,还有很多企业,它们不再是可以不考虑公众利益的独立实体。目前,全球主要的200多家跨国公司中,都设有自己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绝大多数公司在其使命规定中,也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放在重要的位置。因此他们认为,使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人,是在更广阔领域中寻找自己的价值,寻找自己的灵魂。

在优秀企业的价值观中,“企业的经营行为必须具有社会意义,就像企业的社会行为必须具有经济意义一样。”把社会责任向外推的时候,就意味着放弃了话语权,继而丧失其影响力。为此,要想获得战略主动并确保长久发展,企业必须在关注利润最大化目标的同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但凡获得巨大成功且基业常青的公司都深谙此道。当企业思考如何去赚钱的时候,应该平衡“天道”、“商道”、“人道”的关系,做到先义后利,先予后取。先从给予的角度切入,当“给予”的经营模式成立了,“回报”的经营模式也同时产生了。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