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理念、行为方式与沟通方式。而任何一个人加入新的组织之后, 必然要通过一定的时间来习得新组织的文化要素:价值观、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所有文化成熟的企业,都能给新人以系统化传播与再教育,并很快凝聚新人的向心力,促进整合的速度。
那么,如何塑造和宏扬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使员工在众多事情中保持相对统一的理念?我认为,必须将无意识的理念有意识归纳,并有意识地在组织内实施整合。
1、理念整合的内涵
在企业内部,能够使冲突与矛盾得到整合,唯有沟通一致的理念。事实上,很多企业进行文化建设都是以理念整合拉开序幕。
理念整合,就是对企业内部不同价值取向、价值因素的一体化整理和结合,形成统一的理念主张和理念体系。通过整合利益相关者的价值观念,可使组织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致,纵使角色分工差异,也可通过优势互补达成整体协同,即形成有战斗力的组织团队。
【案例】
《西游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西游记”像企业管理,首先是因为有明确目标。西游记从企业创始人的上一辈讲起,到团队领袖的出生,怎么建立企业,人事结构如何确立,企业怎么扩张,怎么排除企业经营八十一难,企业的目标则贯穿了故事的全过程。
“西游记”里的师徒四人之中就有四种价值观。
真正以西天取经为使命的只有唐僧,但唐僧既非擒妖能手,又不会料理行程事务,只能坚持取经不动摇,嘴里会念紧箍咒,是个有点弱智的高僧。但他是许多CEO、总经理的光辉榜样,因为他从不犯方向性错误。
孙悟空是个正直傲慢的猴子,他是优秀的职业管理者,为了实现理想,也会干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理想是高尚的,但实现理想的手段并不高尚,这在商业社会之中是挺贴切的。孙悟空参加取经团队是以解放换责任,相比捞个“斗战胜佛”,远不如“齐天大圣”来的爽,后者才是他的个人理想。
猪八戒是个好吃懒做充满智慧的猪,他从不忽视言论自由的权利,取经路上议论风生,而且多是反对意见。猪八戒是优秀的“反对党”,他不会头脑发热,不会被“普渡众生”这样高调的企业理想所煽动,他认为成佛不如做高老庄的女婿潇洒,他的价值观基于个体生命真实感觉,没有取悦领导的动机。
沙和尚是接近领导的工作人员。做大CEO,神仙老虎狗,样样都得有,“神仙”提供智力服务,“老虎”提供工作业绩,“狗”提供所谓犬马之劳。沙僧和白龙马提供的“犬马之劳”非常出色,如果说孙悟空、猪八戒还有缺陷的话,敬业的沙僧完全可以打100分。
他们各有差异,但把他们整合起来就是1+1>2。那么,这样的四个人靠什么凝聚为一个团队?首先,必须要理念整合,达成共识,统一西天取经的想法,这是团队形成的基础。第二,长幼有序,职责明确。第三,四个男人的性格气质相容,知识能力相长,社会经验互补。第四,彼此看法开诚布公,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就这几个因素,使得这样一个团队从建立到成长为公司,出色地完成了创业任务。
在现实生活中,若想做强企业、做强品牌,整个运营团队必须统一理念,统一行动,将自己打造成企业文化的统一载体,企业创造力才有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当然,文化软实力的形成,除了核心理念的整合,还需管理机制的配合。
观音姐姐为取经团队建立了有效的“文化+武化”管理机制。即:唐僧直接管理孙悟空,但只能在其突破底线时才念紧箍咒,平时号召他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孙悟空对猪八戒在工作上有管理职权,但他限制不了猪八戒言论自由,反而孙悟空的行为受到猪八戒的舆论监督;猪八戒虽有“散伙回家”的不良思想,但有孙悟空的金箍棒,价值观不能转化成行动;沙和尚作为“办公室主任”,管理“秘书”白龙马和行李,对一线事务从不插嘴。许多企业和团队之所以失败,往往坏事就坏在沙僧这类人身上,他们惯于以“总裁秘书”的身份妄自揣测,闲言碎语,既是管理的好帮手,也可能是管理的好对手。最难做到的,沙僧同志也做到了。
从这个理念整合的经典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出几个描述理念整合的结论:
(1)企业要实现从无序到有序,必须经过有意识的理念整合。虽然完全自由放任的理念整合过程是可以实现的,但是,这一过程的缓慢和持久,加之整合方向的随意性,将不利于企业发展。
(2)一个成熟的企业不仅有完善的组织结构,而且应有较为深厚的组织文化。企业发展需要“双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产权的纽带;另一个是理念、精神、道德的纽带。理念整合的功能就在于形成精神纽带,如同连锁店,要连得起来,还要锁得住。
(3)理念整合就是突出理念对管理系统整合的重要作用,使理念向企业系统的管理机构内渗透,向生产和经营行为中渗透,并向经济领域辐射其影响,形成一种具有强势的精神整合力量。
而理念整合的过程,则是企业群体的共同意识、共同价值观调整、借机再造的过程。理念整合需要借助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
2、理念整合的方法
理念整合的前提,是要形成理念体系。因为它是企业文化的纲领,明晰地表达了企业在核心价值方面的追求,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执行的基础文本。从理论上讲,形成理念体系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基本上有三种方式: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以及两者结合。
自上而下的方式是指,由企业高层启动和推行,根据企业现实的相关情况,综合考虑企业的历史、环境、战略、行业文化、领导目标等因素,提炼出企业理念体系,并在全公司加以推行。
自下而上的方式是指,由企业或文化建设的部门发动,对企业各级别成员进行认真细致的调研,听取组织多数成员的意见,并结合利益相关者的特点,发掘其中的优质文化因子,吸取好的理念,与企业战略、领导目标等结合,提炼出企业理念体系,并在全公司加以推行。
两者结合的方式是指,由企业组织动员,一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获得关于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的基本认识,一方面又通过自下而上的方式形成关于理念体系的基本认识,然后将通过两种方式获得的关于理念认识与企业战略、环境等结合,提炼出最终的理念体系,并在全公司加以推行。
一般说来,三种方式中,最好是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这样,企业理念体系才能够反映企业最真实的情况,得到最多的认同,同时也才可能最适合企业的发展诉求。但是,在实际的具体操作中,企业理念体系的形成并非像理论上这么简单,它还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3、理念整合的程序
因为,企业文化既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平地而起”,理念体系的提炼,必须从企业文化的根底上去寻找答案。
(1)调研诊断
一切从调研梳理开始,问明白人,把事问明白。可以借助于以下多种方法:一是访谈高级领导,了解他们对公司现状的看法。二是与员工做深度访谈,以了解员工的心声。三是进行大规模员工调查问卷,借由量化的问卷找出现况和问题所在。四是对合作者、客户作深度访谈,了解他们对公司的服务、运营等认知。
诊断定位是要找到企业理念的相关要素,我们关注这样几个维度:在历史阶段了解其文化传承,主要包括传统文化、地域文化、行业文化、上级文化,以及企业发展历程中可传承的和必须扬弃的文化基因。在现状阶段判定其文化特征,借用标准化的文化分析模具,对企业的文化特征进行现状分析、差异化分析。在未来阶段明确其文化诉求,遵循“先外后内”原则,从外部优秀“同业”文化借鉴分析、再到内部“战略”文化要求分析,明确文化变革元素。
调研与诊断不是对文化现状的简单总结和评估,更重要的是挖掘出企业成功的文化驱动因素,同时培育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匹配的文化基因,融合两者并加以强化和放大。文化调研不是简单的“提取”,而是“提升”。“提取”企业发展壮大的文化基因,加以发扬放大,“提升”企业适应未来的文化基因,加以全面渗透。
(2)系统规划
一切从理念开始,统筹思考企业原有的文化沉淀和未来发展的需求,通过对组织价值观和个人价值观的整合分析,确定企业未来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以核心价值观为统领系统规划企业名称、理念文化、企业形象、行为文化塑造、文化推广和文化管理各个模块,形成企业文化体系。
在体系规划中,领导风格是理念体系形成的重要因素。有的领导人风格相对强势,为了形成统一的理念体系,依托企业行政制度直接推行,那些难以与企业理念不相适应员工只能另寻他处,领导欢迎这种结果。有的领导人认为,企业理念体系应该更具包容性,在发扬自身的优秀文化因子的基础上,引入适合企业的其他文化因子,然后形成理念体系,这样的文化便能够在企业中得到最广泛的认同,也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并发挥出凝聚人心的作用,促进大家共力。在这一轮的整合过程中,理念体系由模糊变清晰,并给企业全体成员产生指引力。
(3)整合实施
理念的整合从内部宣贯开始,理念先行,行为随后。其次将文化融入到企业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对文化的各种载体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提升。外部推广最重要的是如何辐射到企业的目标受众,让他们在认同企业先进文化理念的同时首先与企业成为理念共同体,其次才是接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与企业成为利益共同体。
理念整合需要建立共识,彼此信任,建立技巧,耐心和保持弹性,我们认为这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为了发展新的理念,必须动员一切力量,为了改变公司的文化,必须要有实例、训练、指示、教导、强化以及对新作风予以支持的制度。
【案例】
我们不妨看看国内外那些知名企业,那些理念体系做的好的成功企业是怎样整合他们的观点的,见表2-1。
表2-1 知名企业的文化理念
波音 | 永为先驱,尽善尽美 应付重大挑战和风险 产品安全与品质 正直与合乎伦理的业务 “吃饭、呼吸、睡觉都念念不忘航空事业” |
迪斯尼 | 极为注重一致性和细节刻画 通过创造性、梦幻和大胆的想象不断取得进步 严格控制、努力保持迪斯尼“魔力”的形象 |
索尼 | 体验以科技进步、应用与科技创新造福大众带来的真正快乐 提升日本文化与国家地位 做先驱,不追随别人,但是要做不可能的事情 尊重、鼓励每个人的能力和创造力 |
百度 | 为人们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 永远保持创业激情 每一天都在进步 容忍失败,鼓励创新 充分信任,平等交流 梦想与追求 |
从这些表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所奉行的理念可以直观地理解为“人们在这里(企业)做事情的方式”,而他们认为这种做事情的方式能够赢得企业的长久发展。显然,这种做事方式是经过了一定的“整合”过程才被认为符合他们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很多行为方式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不断被验证、洗涤、整合,最后留下了那些曾帮助企业取得一些里程碑式的进展、帮助员工不断赢得领导的信任的东西,从而成为企业所有成员奉行的精神理念。
从实践的角度看,“有序、无序、有序”是文化变迁的模式。理念整合就是实现一个企业从无序到有序的文化梳理过程。一个企业经过大规模的改革或创新活动之后,也必须经过整合,才能提升到更高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