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基本判断:阿里巴巴的淘宝体系会可能会被“京东、唯品会”等专业的“垂直电商,品类平台电商”分化、瓦解。但是,需要时间(这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阿里虽然在分化(淘宝、天猫),但是还远远不够。淘宝目前的业绩表现来自于整个大品类(大而全)还在增长的基础上。即水涨船高之态势。
品类趋势是分化,而不是融合。海尔的”大而全”(海尔系列产品:空调、洗衣机、热水器、微波炉、手机)被格力等专家品牌分化、瓦解。阿里集团当前同样处在“海尔大而全”模式之中。阿里集团的策略在于”分品类,多品牌”策略模式,抢先占位,征服品类市场。形成品类市场份额的叠加态势。因为,阿里集团目前不缺资源,特别是资金方面的支持。
与此同时,根据京东第三季度的业绩报告:2014年京东第三季度净亏损为人民币1.644亿元(约2,680万美元),净利润率为-0.6%。净亏损收窄至1.64亿元。京东还在亏损,投资人敢于投资的原因在于:京东已经成为”电子产品”品类的领导者。遵循定位的基本原则:认知比事实更重要。京东赢利是迟早的事情。就像亚马逊一样,经历了连续12年的亏损,第13年才开始赢利!京东的业绩增长需要从苏宁等线上品牌争取过来,以及电子产品(电商)自身的品类增长上。京东必须做深做透电子产品的电商品类,形成绝对的电子产品品类主导地位,形成成熟的互联网品牌遵循“一元法则”之态势。
需要提醒的是:京东涉及“家电、数码通讯、电脑、家居百货、服装服饰、母婴、图书、食品、在线旅游”等12大类(百度数据)。京东涉及的品类太多,就像阿里巴巴”大而全”的天猫、淘宝体系一样,同样可能会被专业的”垂直电商,品类平台电商”分化、瓦解的风险。同样可能有“翻船”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