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C.温斯洛和w.布拉马共同出版了《末来工作:在知识经济中把知识投入生产》一书。该书阐述了知识经济形态下企业在市场取胜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并提出了“知识工人” (knowledg worker)的概念。
1999年,比尔·盖茨在西雅图与一批企业界人士座谈时也提出了“知识工人”的概念。他认为:“知识工人”不仅仅是指那些坐在办公桌后面的员工,而是包括公司各部门,从总部到具体岗位的各种工作人员。
加拿大政府认为,当知识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比较重要的原因时,以往的传统资源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靠近美国)已逐渐丧失其实力。提出面对知识经济,要相应调整以往的战略决策。比如,大量节约劳动力的新技术的使用,需要具有新技能的工人——“知识工人”,这就使人力资源的开发与配置结构要发生改变。
我国学者吴季松在《知识经济》一书中认为,在知识经济时代,“现在可挣200美元/时以上高工资的同声传译译员将面临失业的威胁,而软件从业人员——知识工人的新岗位将大大增加。
按照比尔·盖茨的说法,“知识工人”包括“各种工作人员”;按照加拿大政府文件,“知识工人”是“具有新技能的工人”;按照吴季松的认识,“知识工人”是“软件从业人员”。从现有的资料看,国内外关于知识经济的书籍和介绍文章很多,但深入研究知识经济各个方面内容的论文较少。对“知识工人”越来越重视,但对“知识工人”的涵义并未做深入的研究,大多数仅限于一种提法,而且有关“知识工人”的概念说法不一,有待界定。
要弄清什么是“知识工人”,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工人”。按照韦氏大词典,工人是在工业、商业、贸易、机关、农场、牧场等领域中为了挣工资生活而受雇来从事体力或脑力劳动的人(Worker is a person who is employed to do physical or mental work for wages,esp. in order to earn a living,as In a trade,industry,business,office,etc.or on a farm,ranch,etc)。这个定义的特点是指出了工人可以是体力劳动者,也可能是脑力劳动者,超出了工人就是从事体力劳动的认识,也超出了工人就是工厂里打工的人的概念。但这个定义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未区分管理者和操作者。只要是受雇挣工资的人都可以是工人。那么,操作者可以是工人,管理者也可以是工人。公司总经理是受雇而来为股东打工的人,按 这个定义也是工人。二是将工人的定义与雇佣劳动联系在一起。诚然,工人是随 着雇佣劳动出现而出现的,但到了雇佣劳动消失的时代,是否就没有工人了呢?
从管理学的角度,我认为应该将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加以区分。操作人员 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工人就是从事创造社会财富的操作人员。操作人员直接与“物”(工具、机器、原材料、产品等)打交道,原材料只有通过他们的劳动才能变成产品,他们是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员。除了企业以外,其它任何社会组织,都有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操作人员。在学校,操作人员是教师;在餐馆,操作人员是厨师和服务人员;在医院,操作人员是医生和护士;在办公室,操作人员是那些直接处理业务的人员;在软件公司,操作人员是程序设计员;操作人员是士兵。这些操作人员都属于“工人”范畴。管理人员主要是与“人”(操作人员、其它管理人员)打交道,通过他们的劳动,整个生产活动才能协调地进行,他们是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员。管理职能产生于共同劳动。多个人共同做一件事就需要协调他们的活动,于是就得有人确定要做什么(计划),有人组织、有人指挥。由于一个人的时间、精力和智慧的有限性,就有管理(控制)幅度问题。于是,出现了基础管理、中层管理和高层管理的划分。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区别首先在于他不直接从事操作,是通过他人来做工作;其次,在于管理人员作用于整体,操作人员作用于局部。
知识工人(knowledge worker)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人,即主要依靠脑力来直接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员,其主要特点是从事信息产品的生产。
在工业经济时代,企业里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是技能工人。没有技能工人,就没有工业经济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里最主要的人力资源是知识工人,没有知识工人,就没有知识经济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