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名考核
(因为自己在国企,一些情况有局限,“提名考核”的蓝本正在设计中,下面只是我想到哪说到哪的不系统的东西,希望批评,稿子是一个半小时前开始打的,见笑了)
在搞了无数的考核之后,忽然觉得自己走进了误区,这个误区主要是以下几个:
1、每次考核之后,对考核的结果都不满意,总认为自己漏掉了什么,考核的评价的准确性,连自己都怀疑。当把评价意见交到上司手中,自己在忐忑不安。一旦上司拿着考核意见书,冲你吼:“他能给奖励?他前天刚睡了我老婆,你知道吗?”他睡了你老婆我怎么知道,我又没睡你老婆。于是满肚子委屈,考核这活真的没法干了,到底让我去考核什么?
2、无数次地细化自己的考核指标,但依旧觉得不全面。有了无数次“莫名其妙”的各方面指责之后,自己跟自己较劲,把考核指标无休止的细化,甚至考核到上厕所的次数与前列腺分泌的关系。在发现自己已经把考核指标写成厚厚的书的时候,也就不知道该考核什么?怎么考核了?我还能完成考核吗?
3、360度全方位的考核,依旧不保险,最好再复查一遍,720度才好。因为人力资源部的人员不可能对公司的所有专业都清楚,考核的角度、指标都很多,尤其是一些定性的考核内容,总觉得拿不准。如果把考核的任务交给各部门去做,因为他们做的未必符合要求。自己不能找着让上司骂。所以狠不得考了一遍,又一遍,什么时候准确了,什么时候拿给上司。
4、考核出的先进分子,让人觉得“不塌实”,考核出的落后分子,又很难堂堂正正地说他落后。在拟订奖励名单的时候,手一直在抖,“哥几个一定给我争口气,这几天千万别出什么差错,你们要是让公安局逮了、出了工伤,可是砸我老兄的饭碗。”跟落后分子谈话,是让人最头痛的事,你说他指标完成不好,他说自己人际关系好,好多事都是他去协调的;你说他经常讲不利于组织的话,他说自己没一项没完成;你说他错误很严重,他说谁没有错误,怎么我的错误就严重了。没辙,真想辞职不干这受罪的活。
5、如果考核后,不奖励和处罚某个员工,就觉得考核工作没有做。把考核结果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看不出谁特优秀、谁该惩罚,于是把结果拿给上司,结果一通臭骂:这么多年你白干了,十个手指还不一样齐,怎么好坏不分。我分了,可谁也没有达到得奖和受罚的地步,你让我怎么办?让上司骂极了,我就编,不知道有多少人占了便宜,又有多少人当了怨死鬼。
6、针对每个员工的每次考核后的意见和建议都基本相同,为此经常恼火。按照考核的程序,每次需要把结果反馈给员工。也不谁出的馊主意,反馈的时候一般要指出员工的一些不足,以便让员工不断进步。有的人的确不好写不足,怎么办?不写上司不愿意,怎么能没有不足?“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吗?结果又是编。而绝大多数的员工的不足,是几年一贯制,自己也承认,就是不改“粗心的依旧粗心”“脾气暴躁的依旧在伤害下属”。于是上司依旧说你考核了半天反馈了半天,一点事也没有解决。
7、不计成本地加大考核的投入,生怕上司说自己的工作不力,不细致。考核成本的问题,我在前面的文中已经说到了。
怎么才能够走出误区?我们只能走出考核本身的内容。考核是什么?考核无外是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手段。所以我们必须从组织的角度来体会考核。一个组织要实现目标,必须去解决一个一个的问题,把所有实现目标的问题解决了,目标也就实现了。考核是一种检验,这种说法没有错,但检验是针对团队的、是针对目标的。而考核是针对个体的,有人说不对考核也是针对团队的,而团队内部的考核是针对什么的?所以考核的最终是针对每个实在的人。其实,在日常中,你周围的人都在考核你,包括你自己也在考核自己,通过这种“考核”和“反馈”,你在不断修正自己,别人也在适应你。而这种“考核”不是我们人力资源部门做的事,也没有必要参与其中。在我们人力资源部门考核人这种高级动物的时候,我们不能象对其他动物或植物一样采取抽样的办法,因为每个人的差异是很大的,主要是他们有支配行动的思想。那么怎么去考核,才能把人的考核与对组织的检验结合起来?一个组织出现了运行不正常的时候,(记住是不正常,可能是快速的向目标前进,也可能是速度减慢或偏离目标。)必然是其中的人发生了情况,最能够感觉“发生情况人”的人,一定是他的上级、同事和下属。一个组织运行正常的时候,所有组织内的人员都在顺畅的工作。得出的结论是我们最有必要考核的影响组织运行不正常的人,其他的人可以用培训的方法提高整体素质。所以,我提出了“提名考核”的方法。一名员工的上级感觉到这名员工需要考核,或进行嘉奖、或进行处罚、或不适应现在的职位,可以随时提出来,由人力资源部门去考核,并根据上级认为需要考核的提名理由和考核结果,来确定处理结果。如果你要问了,为什么不让这名员工的上级直接来处理这名员工,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是这种“提名考核”的处理结果,一定是具有影响力的,一般的处理是由员工上级来做的。二是员工的上级因为不见得是管理人的专家,而做人力资源的人可以是“琢磨人”管理人的专家,有的上级只是一种感觉,说不清楚,所以他只能“提名”具体的事,我们来做。同样,员工的同事和下级也可以提名,但这种提名必须有一个“量”的要求,有了“量”的要求,才能证明这名员工有不适合组织的地方,是上级提名的补充,也是保证组织凝聚力的手段。提名考核的结果不是全面的,可能只考核出了,影响组织运行的某一方面,但这已经足够了。试着想一下,采取了这种方法,我前面提到的问题,是不是能够解决?我再看一下,如果有必要,我在“提名考核”的蓝本设计好了以后,再向大家解释,今天就写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