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管 理 与 控 制

管 理 与 控 制
李名驹 2004年4月15日
一. 控制及控制论
控制是一方对另一方具有支配权或者重大影响力的一种状态。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它是自动控制、通讯技术、计算机科学、数理逻辑、神经生理学、统计力学、行为科学等多种科学技术相互渗透形成的一门横断性学科。它研究生物体和机器以及各种不同基质系统的通讯和控制的过程,探讨它们共同具有的信息交换、反馈调节、自组织、自适应的原理和改善系统行为、使系统稳定运行的机制,从而形成了一大套适用于各门科学的概念、模型、原理和方法。控制论一词Cybernetics,来自希腊语,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维纳以它作为自己创立的一门新学科的名称,正是取它能够避免过分偏于哪一方面,“不能符合这个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纪念关于反馈机构的第一篇重要论文”的意思。 控制论是多门科学综合的产物也是许多科学家共同合作的结晶。
二.关于管理
作为一个企业或组织,在成熟的市场机制面前,人们讲得更多的是管理,通过管理提高组织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以下是一些组织对管理的一些理解:
管理就是管的有道理,理得有头绪,有效率。
管理就是组织。
管理不是知道,而是做到。
管理不是使事情复杂,而是使事情简单。
管理不是控制别人,而是给人自由,没有管理的管理是最好的管理。
企业无小事,事事皆管理。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
管理不是一门技术,管理也不是一门艺术,管理是一项修炼。
企业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必须实现自我管理与他人管理的有机统一。
在新经济条件下, 对预见性、不确定性和创新的管理将成为管理的重点。
管理是一门科学,还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艺术,是人们经常争论的问题。
管理学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等等,不一而足。

通过以上各种各样的管理经验结论的描述我们能够得出以下的结论:
1.各个企业或组织的实际情况不同,起点不同,面临的市场和产品不同等原因决定了企业各自对管理的不同意见,通常都在强调管理的一个方面。但无论其正确与否,全面与否,先进还是落后,我们都可以得到一个概念—那就是管理在企业里很重要,做好管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在各种关于管理的意见里,归根结底都存在一个有效控制的问题,无论是管理者对被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自身的管理控制,也无论是企业对于内部资源(人力资源,财务资源,物质资源,技术资源等)还是外部资源(客户,市场,品牌等)的管理控制。
那么,管理到底是什么,法国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他在1916年出版的《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中首次指出:“管理活动,指的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这个理论一直被认为是管理权威,而且许多教科书都沿用这个定义。如1984年出版的《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企业管理的定义为:“企业管理,就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活动的总称。”1983年出版的《经济大辞典》认为:“企业管理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内容包括:组织管理、计划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新产品试制管理、质量管理、设备与工具管理、劳动管理、工资管理、物资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管理知识手册》还认为,科学管理是不依靠经验,而是借助各种事先制定的科学的程序的标准对工业生产、分配过程进行控制和调节,用经济的方法来维持生产秩序的管理,等等。
上述的定义都是将管理界定在具体管理业务上,于是就引出了对管理本质的讨论。管理的本质不只是“社会心理系统”。这个系统受着经济、技术、社会与人力等因素的影响,呈现为复杂状况。这就是说,管理本身就是一项系统工程,这个系统受着大系统与内部小系统多种因素的影响,呈现为不定状态。只有控制影响因素,才能达到控制管理系统本身、维系管理系统的优化状态。这种管理本质,没有在管理定义中突现出来,或者说管理定义没有挖掘出自身的本质内涵。事实上,管理总是通过人的管理,进而达到物的管理。所以重视并研究人性的部分,从组织成员人性的效益潜能入手,才是管理的本质核心所在,离开了人的因素谈管理是不科学的。同时,因应时代的需要,创新也是当代管理的生命力所在。
从以上关于控制和管理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得出管理与控制的关系。在一定范围内,管理就是一种控制。但在广义上来讲,控制是管理的一种手段。
三.企业内控
管理是管理者确立目标和战略,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和操作方法利用一定的资源去实现目标的全过程。如果组织不对计划实施的过程和方向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就算是最杰出的战略计划,而且有组织合理、人员得力、指导有方等条件的支持,也不会成功。控制的概念可以包括从预算和指导性的工作描述,到衡量和判定偏差的标准,到分析评估企业的表现并提出改进措施的一切事情。但不管是对哪个过程的哪个阶段进行的控制,都具有共性。控制需要将计划转化成为具体的标准,以此来衡量实施的效果。
那么应如何进行进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呢?
(一).强调企业内部高级领导层的控制责任。
就是说从董事会到高级经营管理层都应充分理解和认识到公司存在和可能存在的风险,并相应制订各种风险的识别,预警,估量,监督和控制体系,并通过良好的管理运行达到有效控制。内部控制必然具备控制源和中心的问题,企业高层是内控进行的大脑。
(二).在企业文化中营造一种“控制文化”。
下面是成君忆先生的<>中陈登对刘备所作的管理控制的引文 ,虽然戏谑的成分多一些,并且受文学作品本身环境特点的限制,但我们总还是可以看出一些道理来:
“1.管理就是一场控制性的游戏,如果你足够聪明你就会赢,否则就只能听天由命。  2.为了在游戏中尽可能地胜出,你应该首先设计好游戏的规则—一套完整的职场规则,包括职务权限、员工行为规范,以及“胡萝卜+大棒”式的奖惩制度。  3.在游戏面前,您只有两种选择:或者,你确信自己能够赢,于是你投入足够多的能量来赢得一切;或者,你不进行这个游戏。  4.如果你只是希望而并非确信,那么,在这场游戏中你是否能赢的决定权就不在你的手中。一颗不安定的心会阻止你按决定行动,从而使决定是否获胜的大权旁落。  5.因为每一个参与游戏的人都是你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你能够控制自己,你就能战胜所有人。  6.很多时候你可以发现,为了自己能赢,最好的办法是和别人联合起来共赢。奇怪的是,在一场共赢游戏中总有人会输。如果你聪明,那个输的人就不是你。  7.你是所有人的对手,你或者被利用或者被清除;所有人也都是你的对手,有些人须要利用,有些人须要清除。  8.所有参与游戏的人都在捕捉别人的弱点,并设法加以利用。为此,你必须信念坚定,充满警觉。  9.因为足够聪明而故意表现出某种弱点(例如装胡涂)是一种聪明的办法,这样就能让你的对手松懈下来。  10.为了赢得一场控制性的游戏,你应该学会利用情感。你的情感能够打动别人,也能被对手利用。  11.所谓做人其实就是如何跟对手打交道。你就是你自己最大的对手。  12.在管理工作中,不要作茧自缚地受困于某种游戏规则。所有的规则都是为了顺利地赢得游戏,请善加利用这些规则”
控制分为软性控制和硬性控制或者叫做柔性控制和刚性控制。企业文化就是属于柔性控制的部分。一般而论虽然刚性的东西具有直观的强烈的威慑力,但是绝对不比柔性的东西无形渗透力配合更有效,企业就是要在胡萝卜和大棒之间寻求一种均衡从而达到有效的结果控制。比如台湾企业普遍强调的组织伦理就是一种控制文化的成果。
(三).控制活动是企业日常工作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建立在良好的权责分配和定义的基础上,通过组织结构的整合和流程的优化,通过目标导引机制,识别和尽力缩小有潜在利益冲突的地方,是企业必须要进行的 。而且更为关键的是企业必须要形成将控制活动全员化或者控制意识固化的管理思想,并且要形成员工的自我约束机制。
  (四).建立建全企业自身的稽核制度,并进行持续改善。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应不断地而不是间断性地在日常工作中监督评审企业内控的总体效果。并且如果可行在公司内部开展监察制度,创新制度,民主评议会制度,就是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也能起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当然,这里谈管理中的控制不是要回到原始的企业管理中去,不是要打击企业发展和人力投资的积极性,而是基于以下考虑:
1. 管理控制是为了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是将粗放的企业管理转变为集约化的管理的一种有效方式;
2. 管理控制是一种社会和自然生态的体现和发展;
3. 管理控制是把管理学和控制论的两个重要理念共同体现并制度化了—–系统性。系统性与过程性或者流程性配合将给管理注入新的活力;
4. 管理离不开控制,控制不都是管理。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