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企业的三角形结构

企业里也存在美妙的三角形结构,即所有、支配、经营三角形架构。

三角形结构是如此简单且又如此奇妙,作为稳定性象征的三角形其实只要稍稍改变一下结构,就变得极其不稳定起来。三角形有5个中心,3条中线的交点为重心,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为外心,内切圆的圆心为内心,三条高的交点为垂心,任意两角的外角平分线和第三个角的内角平分线的交点为旁心。看似简单的三角形里面,由于有众多的“心”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所以很难寻求稳定性。在婚姻中也一样,当“心”太多时,就会伤人。戴安娜王妃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一个婚姻里有3个人,这实在有点太过拥挤了。”

企业里也存在美妙的三角形结构,即所有、支配、经营三角架构,倘若要为它起个名字的话,那就是企业的三角形结构。所有结构即企业为谁所有,支配结构为企业由谁来管理、统治,经营结构为企业依靠谁、如何经营管理。

所有结构中,企业由大股东和小额股东等构成;支配结构指经过某种过程对企业的发展下决策,比如CEO和企业高管的任命等诸如此类的活动;经营结构是指进行创出附加价值的经营活动,即生产、市场营销、投资、劳资管理等经营实态。所有结构里的股东,支配结构里的最高决策权者——理事会,经营结构里的CEO担负着最核心的作用。

在家族式的企业里,由于是用自己的资本运营企业,所以企业所有者、经营者、支配者为同一人,因为没有形成三角形,一切都变得单纯起来,家企一族,家长说了算,内部董事、监事形同虚设。但是,随着企业规模的日渐壮大,企业内从业人员增加,企业结构逐渐复杂并逐渐变身为三角形。

首先,与该企业发生了利害关系的人增多。在所有结构里股东数量增多,股票分布多样化,大股东所持的股票逐渐减少。同时职业管理者进入到了经营结构当中,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这样一来,企业不再是一个人的专属品。此外,小股东也想获得发言的权力,金融机关与债权者,劳动者与经营成果的分配等各自形成了利害关系,小额股东想阻挡大股东的“横征暴敛”,债权者也想巩固自己的地位。

换言之,他们都想参与到支配结构里去,对企业加以统制。问题就在于为了维持三角形的均衡,到底应该如何分配他们的权力呢?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实现了利害当事者间均衡的分配,但具体的形态却很难刻画出来,随着各国的文化和社会环境的不同,各自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从实践的结果来看,具备了相当竞争力的超一流企业的模式是可借鉴的模式。当然,即便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倘若少数大股东掌握了大部分权力的话,不可避免地会跟利害关系者产生摩擦,所以,为了提升三角形的均衡性,就应该让构成股份公司理事会人员中的外部人士更多参与到企业最高决策机构——理事会中来,以增加企业管理的透明度。

那么,外部理事参与公司决策,要参与到哪种程度才算是合理,企业三角形才能保持稳定呢?当效率和透明性对立时,首先就要以强制的形式满足透明性,然后再逐步地向三角形的重心移动。支配结构里,倘若以外部理事为中心运营,外部理事的决策权大于大股东或经营者的话,企业的生产效率必然会下降。企业是为了追求利润而诞生的,而不是以透明性为特点的公共组织,透明性虽高,但效率性低的企业反而只会让当事者受到损失,企业本身也很难继续生存下去。

在市场经济里,企业的三角形结构里,政府不能强制影响企业经营结构,其原因就在于此。否则政府反而为成为妨碍企业结构的三角形稳定的阻挡的力量。

喜欢 (1)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