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包括个人与工作的关系和个人与组织的关系。个人在企业中,既要关注工作,做好工作;也要关心组织,建设组织。企业对个人的表现,既看业绩和贡献,也重态度和情感。我们以“关注工作-关心组织”、“看业绩-重态度”为纵横轴,建立起四个象限,分别代表个人在企业中的四种角色。
第一象限:关注工作-看业绩,角色为“专业者”。干一行,专一行;以业绩成果为导向,专注于把工作做好,努力改进和提升工作业绩。
第二象限:关注工作-重态度,角色为“敬业者”。干一行,爱一行;不论工作业绩如何,心态乐观、积极向上,对工作充满热情乃至激情。
第三象限:关心组织-重态度,角色为“乐业者”。个人自觉融入组织,主动参与组织建设,荣辱与共,同甘共苦。从敬工作上升为敬组织,才算得上乐业。
第四象限:关心组织―看业绩,角色为“职业者”。把个人置于特定的组织环境,致力于为组织创造价值和贡献。专业者有了组织意识,才成其为职业者。
专业是最基本的,做不好事情,干不出成绩,其他的就免谈了。因而,专业者是个人在企业中的基本角色。敬业是一种工作品质,那种对工作的热爱和专注,能促进自己和影响他人主动提升专业水准。敬业者也是企业需要的角色,即使他们业绩平平。若专业加上敬业,那是企业求之不得的。但这还仅仅局限于工作范畴。
职业是一种个人必须遵守的商业准则,个人应站在组织立场定位自己,个人行为应转化为组织行为。真正的职业者不会因个人利益、个人好恶而损害组织利益,他们恒定地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稳定地表现出高品质的工作行为。乐业则偏向于对组织的情感投入,乐业者的快乐和愉悦来自于组织,而不是工作,甚至可能对工作不感兴趣。
从企业用人的角度分析,单独的专业者用于做更重要更困难的工作,不断给予挑战性的任务,以高业绩标准要求他们,满足其对成就的需要。单独的敬业者用于做相对简单的事,发挥其工作扎扎实实、精益求精的特长;对其良好的工作表现要及时肯定,激发其持续改进的热情。单独的职业者可委以管理(技术管理、职能管理或领导管理)方面的责任,在组织层面发挥一定的作用。单独的乐业者,想方设法把他们放到最适合的岗位上,无论在哪里,他们都会发挥出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当然,这四种角色不是单独而存在的,一个人可能身兼多种成分的角色。以上分析,只是提供一种思考用人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