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中经常出现这样的现象,部门负责人抱怨部下能力太差、不符合岗位要求,有些岗位在部门内甚至整个组织内都找不到合适的人,连续换了几个人都不能胜任。面对这种情况,组织往往会通过培训、轮岗等办法提高人员的能力,使其与岗位匹配,或者从外部引进适岗人员。但是,即便组织将提高人员素质作为重要任务来抓,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队伍整体状况要有明显改善,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
因此,除了通过各种方式不断提高人员素质外,还要换一个角度――从岗位角度来看人岗不匹配问题,检讨岗位职责和岗位任职资格的设置是否合理,是否与一定阶段内的人员素质状况相符合。
从岗位角度来看人岗匹配,主要有两大影响因素:岗位职责覆盖面和岗位职责高低。与此相对应,人岗不匹配有两大原因:1、岗位职责的覆盖面过大,要求任职者的专业能力具备很大的跨度,与现有人员实际专业能力的匹配性较低。2、岗位职责设置过高,对任职者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要求很高,现有人员的实际能力差距过大,造成匹配性较低。
岗位职责通常从部门职责分解而来。追本溯源,组织除检讨岗位职责设置之外,还需要检讨部门职责设置是否合理,与现阶段组织的整体目标是否一致,是否充分考虑了现实人力资源状况。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跨度过大、要求过高,这既不符合岗位设置的原则――独立、完整地承担价值,也令现有人员无法适应、无力承担,最终变成纸上的空文。
面对此类问题,企业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岗位调整措施,以提高人岗匹配度:
1、对于岗位专业跨度过宽的,可以结合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状况,拆分、细分岗位,提高人岗匹配度,最终提升总体效率。例如,某企业有3人从事国际业务管理工作,若设国际业务总监一个岗位,由于国际业务的专业性差异较大,则无人能够胜任;若分设发达国家业务总监、发展中国家业务总监、港澳业务总监三个岗位,3人均可胜任。只不过,职责分担的同时,薪酬也需要分摊。
2、对于岗位职责过高的,有两种解决方式:第一种,对于现阶段关键或必须提升的岗位,可以通过外部引进、强化培养等方式,保证尽快实现人岗匹配。或者,采取整合外部专业资源的方式,如聘请专咨询机构、专家顾问等。第二种,对于现阶段不关键或不需明显提升的岗位,结合现有人员的专业能力,降低职责要求,使现有人员能够有效开展工作,待人员能力发展相对成熟,再赋予岗位更高的职责。例如,某企业目前的市场策划工作,主要是收集整理市场数据、制定模仿性的策划方案,基本可以满足经营管理的需要,则设置“市场策划经理”岗位即可;运作一段时间、各方面成熟后,就可以添加更高的部分职责,如深入的市场调研、创新的方案策划、前瞻的市场规划等,岗位则由“市场策划经理”调整为“高级市场经理”。
德鲁克说:“让平凡人都能做出不平凡的事的组织,才是好组织。”如何最大限度地用好现有人力资源,为组织带来尽可能大的价值,是一个企业理性而有效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