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股票期权何以激励高管?

实行股票期权制度而阻碍公司发展甚至导致破产的,不是因为股票期权制度本身,而是因为其设计和执行时存在着缺陷——

  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眼下正饱受着社会各界的抨击。就国企高管的薪酬而言,在中国内地股市全流通渐次推进之时,股票期权的激励与否也成了业界和学界竞相探讨的一个热点话题。

  股票期权作为一种激励制度,曾经对西方发达国家公司的发展起到了非常明显的推动作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股市的日益活跃以及新经济特别是IT业的日益蓬勃,股票期权制度越来越明显地呈现其激励效应,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公司的青睐。许多成功的高科技公司因为大力推行股票期权激励制度而得以迅速发展。可以说,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对西方公司特别是高科技公司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简直是一个奇迹。

  当然,作为一种激励制度,股票期权制度也一直被相当一部分人所批判,他们抱怨股票期权给企业经营者特别是高层管理人员带来了暴利,并在一定范围内加剧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美国安然公司曝光的丑闻及其管理者带来的滥用股票期权的恶果,让公众意识到公司的高级管理层也在不断行使他们的股票期权以赚取数以百万计的财富,甚至不惜牺牲公司的利益。

  人们开始怀疑这一制度的合理性。大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通过股票期权拥有大量公司股票,处心积虑地虚报盈利、抬高股价,并且在公司经营状况逆转、股票下跌之前抛空手中股票谋取暴利。就像一度对股市的钟爱那样,人们对于股票期权的钟爱也许已经过去,他们终于开始认识到股票期权是要付费的,正所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期权不计入会计收支而造成的免费只是一时的幻觉,因为股东将在其后承受一切成本,——这就是大量的管理层的不道德行为。

  那么,我们能把这一切归咎于股票期权本身吗?答案是否定的。把股东利益和公司管理者利益结合起来的股票期权激励制度从本质和逻辑上说都是合理的。那些因为实行股票期权制度而阻碍公司发展甚至导致破产的,不是因为股票期权制度本身,而是因为其设计和执行时存在着缺陷。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是期权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剩余索取权理论,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股票期权制度也是合理的、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这也正是许多公司至今仍然坚持实行股票期权的原因。

  事实上,我们应该在认识到,股票期权制度促进企业成长、有效激励公司管理层的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到它一旦被不恰当地使用或是滥用时对股东利益、公司价值乃至整个证券市场的巨大破坏作用。这对于探索股票期权制度在我国实施具有重大的警示意义,也为我们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细则提供了经验;如果仅仅因为某些著名的公司滥用股票期权而彻底否定其作用,就是一种因噎废食的短视行为了。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对管理层的激励主要有两种。一是沿袭计划经济时代的手段,即国家仍然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国企经理的工资总额和等级标准的薪酬制度。——此一激励方式不能准确地计量和体现管理人员的贡献,因而导致他们消极怠工。另外,国家也在国有企业中推出了年薪制、工效挂钩等等制度。虽然国资委建立了绩效考核的评价体系,与各企业主要领导人签订了经营协议,并依据考核结果对企业主要领导人进行奖惩,但由于企业产权不明晰、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政府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往往并不能良好地履行其职能,对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也就成了不受限制、没有约束的纸上谈兵。很多国有企业就在所有者虚位之下由管理层实行自我激励、自定高额薪酬,职位消费风行一时,腐败现象蔓延孳生,出现了把国有资产无偿量化给个人等种种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

  可以说,国企管理者的激励问题一直是中国内地国企改革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迄今尚未得到很好的解决。正因为这一点,我们期望通过引入股票期权激励制度来解决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并为此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