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能提高执行力吗?
庄陆华
公司8月12日由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了一次关于“执行力”为主题中层以上干部参加的培训课。但只可惜的是,和其他类似的培训一样,一阵狂风过后,一切就都又恢复平静。正所谓,“培训前萌动,培训中激动,培训后冲动,冲动后盲动,盲动后乱动,乱动后不动”。也正中了目前我们公司一些人“培训无用论”的观点。
那么对执行力的培训,究竟是培训的组织者错了,还是受培训的员工错了?其实都没错,而更多的是培训讲师错了,就错在对执行力的肤浅理解和以偏概全上。(是针对目前培训状况而言,不是特指这次公司组织的的培训)
目前在关于执行力的培训领域,培训师一直主张三种错误的培训思想,并以此衍生出了三种无效的培训模式。一种就是非常冷酷的军事化“铁血政策”;另一种是非常温情并且煽情的励志培训;还有第三种是不伦不类的,那就是早已被演绎成“高价体育课”的所谓拓展培训。
第一种培训思想是错误理解《自动自发》、《把信送给加西亚》、《没有任何借口》、《向解放军学习》等书籍中商道和将道的思想精华,生搬硬套引导受训者以纯军事化的高压政策和绝对服从来换取员工的执行力。这很显然是犯了一种致命的想当然的错误。①我们目前和将来要面对的是如何管理好80年后的新一代员工(虽然我们公司现在的中流砥柱是以60、70代为主流),这些员工特有的社会属性(真正意义上的独生子女)和非常赶巧的时代属性(通信及互联网的普及时代),都直接决定了他们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你管得住我的人,你管不住我的心。”②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正视的是,适合军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未必就能适合企业。因为军队里执行任务强调统一性,而企业却要强调多元性和创造性。军队里打仗时可以要求战士“做而不想,想而不说”,而只需认真听,认真执行,而企业里如果也这样做的话,便会人为地扼杀了员工的创造性和个人智慧的融入,最后终将造成CEO事必躬亲。③领导交代任务也不可能细到每一个细节,在绝对服从的前提下如果执行人的能力有问题,那很可能导致盲从――茫茫然而不知措,这时谈执行力显然可笑。
第二种励志类培训,我恐怕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传销、保险行业的那一套让人亢奋的口号以及和企业问题没有可比性的幼稚游戏。这些培训纯粹是创造“非理性的亢奋环境“通过忽悠学员来四处圈钱。如原本都非常本分、严谨的人,为什么一到了迪厅的热烈环境中便也会跟着大家把头摇的很欢?原本非常沉默寡言的内向小伙儿,为什么一旦喝醉酒之后却往往也能滔滔不绝、语惊四座?事实证明,那些蹦迪时摇头很欢的人,回到单位里照样非常冷峻;那些酒后滔滔不绝的人,回到单位里酒醒之后照样少言寡语。
第三种“隔靴搔痒”般的拓展培训是第二种衍生出来的。其实说白了就是一堂高价体育课,和励志培训没有太大区别,一文一武,遥相呼应,都没有解决什么实质问题。活动中所谓的心灵震撼、技能技巧对企业忠诚度的影响和岗位工作的有效性根本无法评估。
由于这些错误的培训思想和培训模式的客观存在,直接导致某些人深刻认为“培训根本不能提高执行力”,甚至扩大到“培训无用论”。包括实达公司花了300万请洋咨询麦肯锡诊断和医治企业问题,但结果也以失败告终。所有这些似乎都已证明“培训根本不能提高执行力”的观点,其实不尽然。
那么什么是执行力?执行力就是把明确的目标变成正确的行动,把正确的行动变成完美结果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相应的词汇是:执行、执行力、执行能力――任务、任务完成的程度、完成任务的技能。
执行力提升的前提首先是所要完成的任务是清楚的,设定的目标是可考量的。这也涉及到了企业的战略是否清晰,战略目标是否具体可度量。而制约任务完成过程的有关因素有:资金、设备、工作流程、组织环境、人的因素等。其中,资金的因素、设备的因素、工作流程、组织环境的因素是培训所没有办法解决的。
而培训对于人的因素真正能够起到作用的是人的能力,即工作所涉及到的知识与技能,也就是执行任务的人的执行能力。人的执行能力包括管理者的管理能力与员工的工作能力。这两种能力都会影响企业的执行力。其中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尤为关键。人的其他诸如态度、思想、积极性等等,由于影响这些因素最主要的不是培训,而是企业文化的核心部分即组织环境,所以培训很难使其得到提升。同时,培训又像一把双刃剑,即只有在优势“价值的认同”的企业文化引导下,在做好企业的任务的界定,目标的设定,资金、设备保证以及组织流程设计的前提下,在这个基础上加强人的能力培养才能系统的提升企业的执行力水平。
通过以上理论破析,我们不难看出我们公司的执行力问题出在那儿了。
澄星22年的发展史中,无论是在企业管理上还是在职工思想教育上,有着俯拾皆是的优秀的企业文化和经典的案例,处处显示朴素的唯物史观和辩证的哲学思想。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企业规模的高速发展和不断扩张,组织机构的无限膨胀,员工素质的参差不齐,集团的企业文化受到了内部小团体文化和外部文化的不断冲击,企业文化的贯透力不断减弱,贯透性越来越差,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大打折扣。导致政策实施难,任务执行难,部门协调难,独自为政,“上有对策、下有对策”等现象出现。企业执行力滑坡(已引起领导的高度重视)。我们经常发现有上面有了很好的想法,下面却没有行动;或有了行动看不到预期的结果。公司的计划成了口号,公司的制度成了一纸空文;甚至有的员工自以为是,在执行中修改、偏离公司的决策,虽然在行动上有不俗的表现,结果上却不尽人意。执行力是全员的事情,我们必须建立“上下同欲、步调一致者胜” 的理念,培养团队成员“合心、合力、合拍”的协作精神,树立一种严谨些、再严谨些,细致些、再细致些的工作作风,改变心浮气躁、浅尝辄止的毛病,以精益求精的精神,不折不扣地执行好各项重大战略决策和工作部署,把大事做好,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精。而企业总体目标的完成,靠的是各个职能部门互相协作。木桶原理告诉我们:由许多长短不一的木板围成的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是取决于其中的最短的一块板,而企业运作的水平是由功能最弱的那个环节决定的。
最后结论:培训只能够通过提升执行能力的方式提升执行力。这些执行能力就是: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管理知识,及员工的工作技能和必备知识。你的部门,你的员工,包括你自己,那一块是木桶中最短的板请对号入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