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合格的真正标准,莫过于“不谋一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在面对看似简单的管理事务中,总要夹杂这样那样的人际关系、利益分割等纷繁复杂的内在背景。在此环境下,如何决定取舍常常可以看出一个管理者看待问题的高(深)度及他的管理能力。
尽管很多时候可以从制度规定上寻找依据,但更多的时候却是“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你就必须去总是进一步再进一步地考虑本质性的东西,最大限度地避免挂一漏万的现象出现,力争最大赢面地去解决问题,惟恐造成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表面看起来,你不象基层人员那般跑进跑出,可劳心之苦又有谁知?
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你若要为组织的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打算,就必然要牺牲掉组织的局部利益和短期利益。讲大局的前提成为你的最终选择时,情理法的天平也必然要发生倾斜。在关注个人切身利益的“情”人们纷纷远离的时候,心里的痛又有谁知?
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你要力排众议,坚定地领导着组织的每个成员朝着你既定的那个方向移动,很多人以你为先知先觉,信任你,支持你,可你自己心里却不时惶恐:人算不如天算,那个理想的结果真的在前面么?
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你选择了这种角色的同时,也就放弃了更多的权利,你不能象大家一样随心所欲地发牢骚,不敢置道德批判于不顾地首先争取个人利益,不能尽情挥洒自己的激情,甚至连默默地找一个僻静的角落舔舔伤口的时间都没有,就要把所有的委屈、伤害、误解,统统转化为心中那把烈烈燃烧的大火,籍以去点燃更多人心里前进的火把,自己可怜么?
做一个真正的管理者,其实是孤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