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再议珠三角的“民工荒”

这是作者在个人博客上的原创文章,与各位同仁共享。
当你在互联网上输入“民工荒”这个词语时,你可以看到有超过237000个搜索结果。这个数据告诉我们从04年以来社会舆论及企业对此的关注以及民工问题为企业、为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困扰。
打开网上的各类观点可以发现,对民工荒的成因、解决措施等有诸多分析,不少文章站在了一个相当高的高度来看待此问题。本文试图再作一综合分析。
一:“民工荒”究竟是好是坏?
不少文章指出,出现民工荒是好事,因为“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当地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也可以促使相关企业及当地政府改善用人条件,完善用人制度,还将使打工者得到实惠。”
在这样的情形下,“民工荒”不会长期存在下去。但我们看到,从04年到现在07年,对于珠三角的企业而言,这个问题已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企业正常运转,从更高的角度说,这将影响到当地经济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
因此,简单的说“民工荒”好和不好都是比较片面的,我们应当把它放在不同的区域、不同的行业、不同的时间点上加以比较,方能比较准确的给予恰当评价。
二:“民工荒”成因的多角度透视
1、“民工荒”有不可忽视的社会性原因。
自1978年改革开放后,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逐渐产生深远影响:2007年后,各类在校学生将呈下降趋势(除高校扩招上涨外),80后、90后的人口出生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个原因直接导致劳动力供给市场上的绝对人数呈下降趋势。
与此相对的是入世开放后进入国内的国外企业、本土新增企业、原有企业规模扩张等因素使劳动力需求持续增加,二者之间的矛盾正逐渐加剧。
同时,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小康社会已初具雏形,人们的收入期望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外出务工获得或者改善收入的心理需求在下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或者双因素理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安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保健已经不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更多的需求集中在了发展、尊重、价值实现等方面,这对应着更高的报酬,而“下劳力”的工作显然和这样的需求冲突。
2、政府及政策对“民工荒”的影响。
近几年,国家相继做出了沿江、沿海的开发;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等战略决策,这些决策带去的是相对落后区域(也是劳动力输出的主要区域)的大量基础建设,大量企业及其他商业机构开设或者扩张,直接导致当地对劳动力需求的增加,减少了外出务工的人数。
“三农”政策及这些年农村经济的发展,有很多的人返乡,很多的人选择留在当地发展。
不同的地域,为发展的不同,政府及政策引导的不同,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也不同。比如长江三角洲的政策,对于企业严格按照劳动法为员工提供各类社会保险、福利,对于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投资环境也逐渐超越珠三角,因此对企业、劳动力的吸引力超出了珠三角,这也是近两年珠三角受“民工荒”影响更突出的原因之一。
3、企业对于“民工荒”的形成有直接原因。
虽然基于前面两点,“民工荒”的形成尤其客观原因,但直接的仍然是企业本身。企业的本质决定它的主要诉求及管理都是为了最终的利润,因此在市场空间一定,企业规模一定,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形下,降低成本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在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据相当大一部分。不可避免的,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公司在工资(福利)上的支出。
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长时间的高速增长,消费水平与物价水平呈直线上升趋势,很少有企业会考虑到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因素对员工实际收入的影响。因此在实际上,工人的工资呈下降趋势。
而越来越多的人因为自身需求的变化、家庭因为老人赡养、小孩教育开支增加等原因,对于薪酬福利的期望越来越高,企业的薪酬福利政策难以让更多人满意,导致流失率上升,新人招聘困难。
当然,“民工荒”背后的原因有更多人分析得更为深刻,在此仅作此简单综述,以期引起更多人从更宽更广的层面上加以分析。
三、改变企业行为并不是解决“民工荒”的根本措施。
很多文章指出,要解决“民工荒”的问题,根源在于企业严格执行劳动法,提高员工薪酬福利。确实,现在政府、行业协会等对此的要求愈加严格,最低工资标准、最低小时工资等都相较往年有较大提升,企业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身行为,改善员工收入及福利状况。
但从根本上说,这并不能解决问题。当然不是说企业不需要改善员工的薪酬福利状态。
同样,“产业升级”同样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产业升级不是一句话,而是一个系统,影响的层面是整个国家的产业结构,需要相当的时间,同时片面的追求产业升级必将带来大量的失业或其他社会性问题。
因此,在一定时期内,“民工荒”是必然存在的现象,只是对于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影响大小而已。对于HR而言,仍然需要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