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咨询的过程中,经常会与企业的总经理和人事主管们谈及培训的事情。如同对管理软件的盲目热衷一样,很多的企业对培训也是顶礼膜拜,感觉把培训搞的红红火火的,就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弥补人力资源的匮乏。
而实际上,他们现在的培训到底能起多大的作用?大量的人力和财力的投入产生了多少效果?谁也说不清楚。
令人欣慰的是,与多年以前企业对培训的忽视相比,中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对培训的重要性和意义认识的比较到位了,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思想上和行动上的错误。
1、流行跟风,偏离本质。
“我们这个地区很多CEO都读EMBA,所以我也要读,怎么说,我的企业还比他们的大,况且上课的都是中小企业的CEO或大企业的中高层,我不为学多少东西,主要是可以扩大圈子,建立人脉,寻找商机”。
“最近我参观了南方的一些企业,发现人家的内部培训搞的很好,每天都安排培训,甚至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食堂播放管理光碟,我很受启发,准备要求我们的人力资源部把培训也组织起来。”
每每听到这些话,就让我想起那些为了自己的面子而强迫孩子学钢琴、练书法的家长。这种做法从目的上讲偏离了培训的本质,为“舍本逐末”添加了新的注解。教育培训,这样一件百年树人的事情,一件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事情,竟沦落成为争强好胜、粉饰门面的工具,不能不说是“相当”的尴尬。
2、重理念轻实操,脱离需求。
有些企业认识到企业文化和培训的重要性后,就大张旗鼓地进行企业文化培训,每月要进行一次全集团的企业文化培训,每周的部门例会要进行企业理念教育,新进员工必须通过三个月的理念灌输,还要进行考试,并称之为“洗脑”。然而,他们的焊工总是出质量问题,颜色总是调不出客户的样板色,公司文件错别字不断,却没有什么像样的培训,甚至一些基层员工将培训与企业文化等同。
加强思想工作,在连队建立党支部是红军以至解放军百战百胜的一个法宝,但文化大革命的政治思想统帅也使得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停滞不前。文化的统一、理念的一致必须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而且,企业文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挥技能。所以,千万不能忽略对基本技能的培训,因为这才是培训这个杠杆真正的支点。
3、重过程轻效果,有投入没产出
一次访谈中,谈起该公司足以囊括能见到的所有营销培训课程计划时,营销人员却说出了一个真相。“以前对营销的考核主要是销售业绩,我们的主要精力就放在千方百计地扩大销售额上,没有时间参加没意义的培训是很正常的,除非那几天刚好不出差,就只有硬着头皮去听听课。因为那些课程和要谈的业务没什么关系,所以最多坐在下面发发手机短信打发时间。自从公司对培训的考核力度越来越强,要想同样的业务量还拿到与原来同样的提成奖金,就只有按培训制度的要求报计划、听课、考试。之所以我们部门的培训绩效最高,大概是因为我们销售人员最灵活,知道谁也不能改变CEO的想法,那就只有适应他了。”那么,这些培训学到的知识有没有应用到实际中?他们的回答大致差不多,“以前是应付,现在还是应付,只不过是变革方法、与时俱进,别人用没用我不知道,我是不认为那些时髦的理论和好听的故事能让客户痛快签单。”这些话令人诧异,但这次,一位大家公认的销售高手兼该公司销售MVP常客的一个问题却令我感到了尴尬,“老师,我们现在有很多的什么销售36计、快速签单72招,我们的采购部也有一些采购制胜、供应链兵法的课程。假如我们客户的采购员也学了这些招数来跟我们谈业务,到底是谁会赢呢?”
当然,一个建立在错位假设上的问题并不是真正的问题,但培训当中培训部门和业务部门为了完成任务、拿到绩效分走过场,不去从真正的应用来设计培训课程,就如同孙悟空给国王看病买回来整个药铺一样掩人耳目,只不过一个是手段,一个却是尴尬的结果。
4、培训不是万能的
在给一家利润率很低的制造企业作成本控制咨询的时候,企业的CEO让我们的顾问师先给所有的员工做成本意识的理念培训,并认为只有全员参与,人人都有成本意识,才能真正做到控制成本和费用。我很高兴这位CEO有这样的认识,就问他为什么企业自己不给员工培训,他说自己公司内部人员做的成本意识培训也搞过很多次了,他自己每次开会都会谈这方面的问题,就是效果不好,请我们做咨询,也就是想通过我们这些外部的“高人”、“老师”的说教来达到目的。于是,我们对企业的员工进行了保密访谈,谈及成本意识培训时,一些员工谈到CEO那间100多平方米、装饰豪华、设施齐全的办公室和两部排量6.0的顶级专用轿车时,抱怨的说道,“每天让我们勒紧腰带的时候,他自己却从来没想过3.5排量是否比6.0能省点汽油。”诚然,一位CEO可能身兼股东和经营者双重身份,坐在配备专职司机的S600里做你的股东不是你的错,但作为一家必须压低成本的企业经营者,则必须考虑其影响,而这大概也就是培训不能有效的真正原因。
因此,培训不是万能的,经营管理人员的身教往往大于言传,一支有战斗力的队伍是身先士卒的指战员带出来的,而不仅仅是军校的教官们培训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