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某服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

某服装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建议
一、企业文化建设方面
1、在文件夹、墙上等多处地方发现员工自己写的小标语,例如“学会接纳自己做与众不同、创造奇迹的人”、“今天不努力工作,明天就努力找工作”。这样的做法值得提倡。这一张小的纸片能折射出公司的企业文化,是员工自我提高、自我鼓励的一种表现方式。
2、生产的过程中播放音乐,有利于缓解工作人员的压力值得提倡。每日的产量、质量检查情况、天气的情况都在广播中播报。如果采取更进一步的推动措施以形成员工相互竞争的、你追我赶的氛围那就更完美。虽然工厂开展了劳动竞赛的活动,但是没有及时采取正、负激励措施因此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3、员工之间的交流比较活跃,有利于开展工作。如果公司在此基础上做一些引导,比如鼓励老员工在空余时间多传授些工作经验给新员工,那么就会减少公司的培训成本。老员工带新员工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老员工的工资,以提高老员工培养新员工的积极性。
4、公司的视觉识别系统不完善。我询问了来面试的人员,80%的即使到了林河站点下车了也无法知道公司的所在地,走进公司大门都无法确定是否来对了地方。建议在醒目的位置安装标志牌。设计标志牌时要充分考虑公司现有建筑的风格,不要破坏整体的形象。
5、重视员工的建议,特别是基层员工的建议。基层员工直接面对生产经营最容易从实践中发现问题。研究采纳后的建议要及时奖励,不要等到年底了再奖励,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耐心细致的对待员工的建议,不要让每月的员工建议汇总就成了员工的牢骚大全。
二、生产管理方面
1、标准化管理。库房货物箱子上缺少标签,只是用笔在箱子涂写。我觉得做一个标准的标签会好一点,而且张贴的位置也要统一起来。这样有利于查阅和管理。
客供面辅料的核查进度比较慢。重要原因:一、日方供货时箱号和合约号填写有出入;二、有的填写不完整;三、标签的位置不固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建议与日方客商进行沟通
2、项目化分工。生产业务员、保管员的工作按照合约号进行分工相互协调,有利于开展工作,和项目团队管理很相象值得借鉴。在公司其它的项目中也可以采用团队的管理模式:成立团队负责专项工作,工作任务结束后团队就解散。
3、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作中如果缺乏计划,那就好比黑夜行路缺少指示灯一样。如果制定了计划,但是不执行,那还不如没有计划。因为你制定计划时肯定耗费了时间和人力。工厂在此方面做的不太完善。工厂有人过来试工,等待了很长的时间,不知道安排在哪条线上才打电话请示厂长。如果招聘前先计划好招聘什么样的人员,给哪条线招人,就可以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
职能部门的员工下班前十分钟,主管可以询问一下每个人当天都做了什么工作,明天的工作有什么安排。
4、现场管理精细化。(1)、操作规范填写不正确,有的缺失。(2)、有些工序没有工艺卡。(3)打扫卫生留下了死角。(4)、垃圾先扔到地上再打扫,不直接放到垃圾筐内。精细化管理是2006年公司工作的核心,但是我没有见到工厂在此方面详细的部署和采取的有效措施。2007年即将来临,那就需要对2006年推行的精细化管理工作进行总结、分析。
5、人和事相匹配。我觉得厂办的人员之间的协作进行较好,但是每个人的工作量不饱和。假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工作(例如每月的各个部门的电话时间统计),优化工作的流程以及合并有关的工作后可以减少两个人的编制。公司进行岗位描述的同时进行工作量的核查,减少冗余人员。企业在高速发展时期,需要对进行人员的补充,但是也要预防人浮于事的情况发生。三个工厂的人员安排和工作任务数量进行对比,合理的安排人员。因为不光我们在关注这样的事情,员工也在关注。员工自己会去了解同岗位的工作强度。如果发现了不公平的现象,就影响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制度执行情况
1、生产线上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的制度比较完善。但是奖励的力度我认为不够大,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绩效参数的标准是否合理,是否具有稳定性?每月能拿到奖金的人有多少?考核完成后有没有进行追踪?有没有分析原因和寻找提高绩效的方法 ?员工的反映情况如何?实施考核前和考核后有没有什么差别?需要加强绩效整个管理过程的控制。
简单进行产量和工资的分析(见表一)。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上衣的人均产量和百元工资产量相对稳定;下衣劳动生产率有明显的下降趋势,下衣的人工成本在增加。我想企业在扩大规模的过程中更要关注成本。
2、厂办的出入登记,物品进出车间的登记等制度执行情况比较好。进出口安排人员进行监督,促使大家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被大多数人认可的事情,才有必要编写制度鞭挞不具有此种意识的人。
3、工厂在日常的管理中要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赏罚分明,不做老好人,充分发挥制度的作用,提高管理的效率。
四、培训方面
1、工作指导书。新员工进入岗位时缺乏工作指导书。建议编写一本《工作指导书》详细介绍公司情况,如何迅速的开展工作,以及每一步的工作流程,在工作过程中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工作中使用的表格如何填写。也包括生活方面的信息,例如附近的超级市场、银行在那里。这样可以减少新员工在新环境中的陌生感,缩短适应新岗位的时间。
2、基层管理人员需要培训。有的组长在早会上讲话时词不达意,抓不住重点,往往一个早会要花费半个小时。全组有二十多个人,每个人半个小时,日积月累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有的组长的组织领导能力需要提高。组长对组员的监督和技术支持不够,解决问题的速度太慢,相互推委责任。仓库保管员的计算机水平还有待提高,可以组织WORD和EXCELL的培训提高办公自动化的水平。
3、工作轮换。裁剪组的铺布、打号、压胶、扎针工艺不太复杂,主要是重复性的体力劳动。因此员工容易产生枯燥无味的心理,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建议进行工种能换。这样可以提高工作的情趣,还可以在部分员工流失时从别的岗位上进行调换,避免由于某个岗位全是新人而降低生产效率。
4、改变观点,更新思维模式。不能用一贯的观点来解释工作中的问题,不要认为工作中的缺陷是以所当然的。其实世界上只有做不好工作的人,没有做不好的工作。例如我们应该研究客户的检查习惯和惯用方法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和措施,从而降低整烫的返修率。
通过实习对服装生产流水线有了初步的了解,增长了见识,拓宽了视野。学习了一些管理经验,例如ISO程序文件编写的内容和格式等。基本上达到实习的目的。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