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笔者为企业所做的分析报告中的部分内容,对民工荒成因做了进一步的分析,供各位参考:
“民工荒”一词在04年以来开始流行,主要说珠三角一带的企业的招工难问题,尤其是技术性工人的招聘难问题。06、07年这个潮流逐渐扩散到内地,一些内地区域也不同程度出现了“民工荒”。综合各种观点,结合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部分内容,我们认为出现“民工荒”招人难有以下成因:
1 社会工人的供给相对呈下降趋势。
从理论上说,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农业人口不断城镇化后,社会劳动力供给总量是增加的,而实际上,当前社会劳动力的实际供给呈现下降趋势,形成此趋势有多个社会原因,也有对于空调行业特点而言特有的原因。
1.1 社会原因1:国家“三农”政策及其他关于农村的政策加快了各地农村的发展,减少了外出务工劳动力的总量。
人民生活有较大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10.4%和7.4%。农民收入水平的增加降低了外出务工提高收入的积极性。
2006全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支出3比上年增加422亿元。粮食丰收增加收入,工资拖欠问题解决,税收免除、义务教育免学杂费、农村医疗试点扩大、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等优惠政策降低了农村居民的负担,也降低了农民外出务工提高收入的积极性。
而从两会报告看,07年政策:一是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二是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三是大力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五是着力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源开发。
这些政策将使在将来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都不得不继续面对务工人员相对减少的难题。
1.2 社会原因2:我们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效果显著,在未来的几十年内甚至会出现老龄化社会,此因素导致未来劳动力呈下降趋势。
1.3 社会原因3:经济发展带来了劳动力心理期望的变化,使劳动力市场形成一个混乱的局面,人员流动增大,间接影响了企业需求的满足。
有技术的民工,待价而沽,由于“民工荒”使劳动力由买方市场变成了卖方市场,他们就成了“民工荒”的受益者。这样的民工为数不多,却代表着新一代农民工的希望。另一方面,绝大多数除了空有力气,或徒有文凭外就别无所长的务工者,却又不甘心再像以往那样能够接受月薪不足千元的粗活、脏活、重活、累活,处于高不攀、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尤其是80后的新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少了,谋求待遇的要求高了,失去了脚踏实地的耐心。凡此种种,也加剧了用工市场的乱局。
同时,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小康社会已初具雏形,人们的收入期望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外出务工获得或者改善收入的心理需求在下降。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或者双因素理论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看到:人们的基本生存和安全需要已经基本得到了满足,保健已经不再是太大的问题,因此更多的需求集中在了发展、尊重、价值实现等方面,这对应着更高的报酬,而“下劳力”的工作显然和这样的需求冲突。
2006上半年,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增长18.9%,农民的整体收入实际增长7.8%。正因为如此,人们又从农业中看到了些许希望。这说明,只要农业稍微有利可图,农民不计代价出来打工的现象就不会出现。
1.4 社会原因4:2007年的春节比往年晚,火车票价不上浮,购票更困难。
2005年春节在2月初,2006年的春节在1月底2月初,2007年的春节在2月下旬。对于**行业而言,生产的高峰期通常在3月份,以往的春节过后还存在一段时间的缓冲期,各中专技校的开学时间也多在3月前,可以在3月前组织人员到企业工作;回家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也能在过完春节后在3月前外出。2007年在春节后直接面临空调旺季,而各中专技校的开学时间多在3月5日以后,因为今年火车票价不上浮,各地外出买票异常困难。这种情况使企业直面无人可招的压力。
2 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众多企业不断冒出,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持续增加。
3 企业对于工人工资及工作生活环境的重视程度直接决定了工人招聘的吸引力。
3.1 企业问题1:企业用工政策及工作生活环境是基本因素。
3.1.1 工资
(此处省略掉企业工资与社会平均工资的对比数据)而06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1.5%,虽然相对于前面几年,这个比率是比较低的。社会整体经济存在过热态势,物价上涨,意味着这几年社会物价都在上涨的情况下,人均工资在下降,而且更快。
另一方面,因为竞争的激烈,企业无疑知道人员稳定的重要,那为什么企业不愿意提高工资来应对“民工荒”呢?毫无疑问,某家企业只要稍微提高点工资,那这家企业的用工荒问题将会马上解决。企业之所以没有这么做,原因在于企业没有能力支付更高的工资了。从这个意义上看,现在的企业在没有更多利润可以支撑更高工资的情形下,这样的情形可能会继续沿存。
3.1.2 工作时间与休息
(此处省略掉企业工作时间分析)工作时间对于任何员工而言是直接影响因素之一,尤其是对于刚刚从初中或者家乡走向社会的学生及年轻员工而言,长时间劳动是个相当大的负担,直接导致了大量人员自动离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在与企业谈校企合作时将工作时间作为了关注的焦点。这个也是制约目前学校生源的最大的问题。
3.1.3 工作环境
近年来,江、浙、沪地区,一些企业的CEO夏天给职工宿舍装空调,春节给职工包飞机返乡;更有当地政府召开”协调会”,变”外来打工的”为”来沪创业者”,为民工办理多项保险,解决民工子女就近上学问题,如此等等。而珠三角的企业与之相比落后较多。
3.1.4 福利
3.2 企业问题2: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管理水平及沟通协调上存在不足,造成人员引进和挽留上的被动。
3.3 职业教育出现变化,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没有及时顺应这种变化的企业受到影响。
04年以来,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政策的支持、社会舆论的支持让越来越多的民办学校涌现出来,种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被不断实践,还停在以往坐在办公室等学校送人上门的思路上的企业招人将愈加困难。
4. 对策分析
4.1 改善工作时间与环境、提高工作效率,适当提高工人的福利待遇。
4.2 统一管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减少各种人员流失。
4.3 增强计划的调控作用,全年生产平均化,加强供应链建设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