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徐兑森
经常听到知名的培训师这样调侃着:“三流企业抓制度,二流企业抓执行,一流企业抓战略。”
乍听起来,仿佛制度管理业已过时,战略管理才是企业长青之道。
有人爱谈“愿景”,这本身没错。因为目标使人认清方向,激励人们奋发进取。但要达成目标,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因此执行力必不可少。问题是如何保证目标与任务的完整执行。靠高层的发号施令?还是靠员工的即兴发挥?
其实,对于走向规范的企业来说,制度管理是最基础的管理,而且也是最重要的管理。笔者的观点是,在金字塔中,制度是塔基,执行力是塔身,战略是塔尖。没有牢固的塔基,塔身和塔尖看起来摇摇欲坠。不妨看看世界500强企业,哪一家在管理上随随便便、毛毛燥燥?一个主管指挥10来个人,没有成文的制度规范,管理起来一般问题不大;但倘若这位主管领导着几千人的团队,您说没有条条框框的制度规范能行吗?
有人说,制度管理婆婆妈妈,要这个验收,要那个校对,还要另一个审核,严重限制了我的能力发挥,于是越想越心烦,越想越来气。不可否认,制度管理条条框框,降低了办事效率,这也是所谓的“大企业病”,不分国内国外,不分国有民营,普遍如此。夫妻店则不然,最多只要另一人点头。这就是大企业和街头小店的区别。
投资者在很多情况下不是企业的经营者,因此需要有制度规范的约束,投资回报才会有可控性的保障,谁会笨到将钱放在街头巷尾置之不理?当然,凡事要适时适度,不要因强调制度管理而缚手缚脚,否则经营者纵然是武林高手,也不能为投资者打不出高明的招式。
再说到企业内部层面。关于制度管理,有一个著名的“火炉原理”形容得十分帖切:一是警告性原则,热炉火红,不用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若试必灼烧无疑;二是一致性原则,每次碰到热火炉,每次肯定都会被灼伤;三是即时性原则,当碰到热火炉时,就立即会被灼伤;四是公平性原则,不管是谁碰到热火炉,谁都会被灼伤。
“火炉原理”是任何一个有责任心的经营管理者必须紧记的制度管理原则。有人抱怨制度执行不力,除了制度的合理性值得商榷外,说到底是“火炉原理”的四项基本原则落实不佳。
警告性原则要求所有制度都要有严肃性,都要严于执行;一致性原则要求制度前后连贯,不要朝令夕改;即时性要求奖赏和处罚都要及时,这样会因无时间差而更有效果,也就是心理学上的正强化和负强化;说到公平性要求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你是部门经理也好,下属公司经理也好,不要自认高人一等,不要狂妄自大,而要以身作则,以品德示人,以业绩服人,俗话更是说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否则人家认为你老是在睁着眼睛说瞎话,这样制度如何能够顺畅执行?
无论是生产、研发、营销等业务部门,还是财务、行政、人力等职能部门,在谈论经营战略之前,甚至在谈论执行力之前,先好好地夯实身边最基础的制度管理吧,以规矩画方圆是企业从不规范走向规范的有效途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