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兑森
《孙子兵法》中,从始计第一到用间第十三,整整十三个部分,充溢着相辅相成的系统观。
什么是“系统”?据说“系统”一词来源于拉丁语的systema,国内及欧美各国对它的定义有所区别,但一般认为是“群”与“集合”的意思。已故科学家钱学森对系统的描述性定义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不妨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一个冷暖空调,不同的组件一起工作,或制冷或加热,自动调温器就是反馈机制,温度计持续地检查温度,通知系统现在是冷还是热,当达到了既定的温度,就会自动暂停制冷或加热。
这就是系统,既复杂又简单!
我们在写文章之前,心中首先要有个基本的框架,这样写起来才能保证脉络清晰,层次不乱;我们在下棋时,从布局开始就要通盘考虑,一贪小便宜便会铸成大错……诸如此类,均是系统的观点。
西方人首创了一种管理工具叫PDCA,计划、实施、检查、处置四个环节构成闭环,大循环套着小循环,每循环一次,水平就更进一步,这是一种系统的观点。
日本人发明了一种管理工具叫鱼刺图,将影响具体事件的因素按重要程度及顺序一一列出,这也是一种系统的观点。
中国的太极图使美国的管理学大师柯林斯先生浮想连翩,并在畅销书《基业长青》中加以引用。太极论究实也是一种系统的观点。
坚持系统的观点,对企业日常管理相当有益。“成在系统败在细节”的观点,能在管理界中流行,足以证明系统观的重要性。
不论行业,不论职业,系统观应作为日常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不少企业主信誓旦旦,提出建设百年老店的宏伟目标。说它宏伟一点也不为过。因为市场上风高浪急,变化莫测,一般国内企业能生存10年已属不易。存活百年而不衰,不仅可称之为优秀(good),简直就是卓越(great),是企业中的珍品和极品。
商海风起云涌,不谋全局者难以谋一域。我们应将系统的观点积极践行并形成习惯。特别是企业高、中层,更要常持系统的观点,常用系统的方法。因为企业高、中层管理人员所需要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技能可以相对少些,但概念技能却要求多些。
不论从事何种管理工作,诸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投融资分析、财务管理,平常做事最正确的习惯无非是:先考虑全盘,再考虑细节。思路决定出路,像下棋一样,全盘思路错了,再怎样计较一兵一卒也很。
系统观说起来很简单,真正运用并形成习惯却不易。从理论到实践,中间的路长着呢!(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