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校园招聘从当初的宝洁、IBM、微软、摩托罗拉到现今的,这些一流的大型企业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竞争机制,和人才开发机制。然而百度的“百度之星”、GE的“管理生”、GOOGLE的“中国编程挑战赛”、中海地产“海之子”计划都让我们耳熟能祥。
校园招聘从大型企业到如今中小企业也走进校园这个大型人才储备库,愈来愈多的大学生以实习生身份提前进入企业,触及职业深崖。那么实习生又该如何将自己学生身份向职业人的转变呢?这个问题一直倍受关注,笔者认为企业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协助职场新人转型。
实习大学生由于自己的特点,所以在实习期很难适应企业环境。在这个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自主性。由于不适应新的环境,感觉人际关系陌生,对企业的规章制度不是很清楚。所以很难真正融入企业。
二是角色转换困难。毕竟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活,在很短的时间里是很难真正的转变。校园生活里的散漫和企业里的程式话生活,让这群在校园里悠闲习惯了的人无法适应,这样的角色转换需要很大的勇气和长久的毅力。
三是感觉孤独。有相关资料显示,在新的环境里有70%以上的人会感到孤独,也不能很好的融入到工作团队里。更何况这群校园里刚刚踏上职场的实习大学生,结果就更不容乐观了。
四是缺乏认同。对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理念不太了解,个人行为常常与企业价值观存在偏差,工作中产生失误就在所难免了。同时,实习大学生的技能、能力,没有充分的发挥,很难得到老员工的认同。
五是缺乏安全感。对企业的认识不够,工作表现一般不会很突出。所以很难得到企业的认同,对企业和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
当然,还有很多的原因,在这里就不再累述。对于新近职场人常常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见解,供大家参考:
从培训着手,对实习大学生进行全面和详细的岗前培训。全面细致的岗前培训有利于实习大学生更好的适应企业,更顺利的度过实习期。岗前培训应该包括规章制度的学习、辅导及岗位职责的明确,企业文化的宣传。同时要尽可能的让实习大学生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晋升的岗位和应该达到的标准。
协助实习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真正的融入到属于自己的工作团队,克服工作之初的不适应感,同时要帮助实习大学生的沟通提供机会和平台。具体的做法我认为企业组织比如郊游、各种Party 、体育运动、员工座谈会等,这不仅有效的帮助缓解新环境的陌生感,同时也是激励员工士气、团队文化的塑造。
实行一对一的辅导。将实习大学生交由老员工,并由老员工负责指导。同时将老员工对新员工的辅导纳入员工绩效考核,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体系。
人力资源部门和直接主管,协助实习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因为大学生普遍存在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愿望。对企业的价值观,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在制定职业规划是要与大学生充分的沟通,根据大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同时要协助员工制定个人目标。个人目标的设定,也该是组织目标的分解,这样就避免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偏离。
建立通畅的沟通渠道。企业通过座谈、讲座、茶话会等多种方式与实习大学生广泛沟通,举行讲座,对员工就交流和沟通、压力管理、心态调整,加强心里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