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者,由各种成长背景造就而成,他们的特点是形成公司氛围、影响员工行为的独特因素。我从观察到的现象中,把他们归为三种:动手型、动嘴型、动脑型。
动手型经营者往往来自生产一线,拥有许多他人觉察不到的感知力。他们愿意亲力亲为,在尝试中总结、进步。他们带领新员工的方式也是示范加解说,他要亲眼看到你过关,才会放心托付你合适的任务。本田宗一郎、井植薰、郭台铭就是动手型的经营者,还有我看到的,来自港台各类制造型企业的经营者。
动手型经营者是极其务实的。我的朋友张凌小姐给我讲述了一个典型的事例:
深圳波尔公司,是为百事可乐之类的公司提供易拉罐的企业,工人们在生产线上穿着定制的鞋子。有一天,负责经营的陈先生发现有工人脱掉鞋子工作的情况,他叫来生产部长询问原因,生产部长说,工人们反映,这批鞋太捂脚,脚汗散不出去,很难受。所以有些人脱了鞋工作。
陈先生叫采购部经理,拿来一双工人们穿的鞋子,他把情况跟采购部经理说了一遍,然后看看手表——“我们来验证一下工人反映的情况吧。”陈先生把一只鞋子穿到左手,并请采购部经理用手穿上另外一只,开始工作。20分钟后,他把手取出来,观察手上的汗渍情况,并和采购部经理做了对比。观察结果证实了工人们的反映:这批鞋子不透气。陈先生严厉训斥了采购部经理,令他马上把这一批鞋子换掉。
动手型经营者,以事实说明问题。没有争吵,效率很高。这像欧美国家立法以现象为根据一样,客观、公正的行为准则,在类似事件的一点一滴中实现了。
动嘴型经营者的特征表现为说教,三令五申、开长会是常用的方式。他们大多知道怎样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很少明白如何落实到具体的行为上。
他们中一部分人的原因是跨入了新的行业,所以,他们作为外行人,不会示范给同事们应该怎样做。另外一部分人的原因来自学校,可以讲给别人怎么做,却不能示范给别人怎么做。
我们应该能够看到,大多数国营企业的经营者属于动嘴类型,企业管理整体上流于形式化,“国家利益”、“献身精神”、“英雄劳模”、“红旗奖章”之类的口号不绝于耳。他们是没有思想、没有创造力的群体,在“官位至上”的熏陶下,寻求个人仕途是唯一的目标,他们像浮游一样,没有将基础工作做到踏实。天天喊口号,学习各种“指示”与“精神”,全然没有自己的独立主张,全然不顾企业的数千员工的未来。
他们把讨好上一级领导,结交更上一级领导当成日常事务,把导入企业形象策略、导入ERP系统等各类提升企业运营效率的决策,形式化处理,衡量他们是否应该投入的指标是:上级领导看了之后的态度。
动脑型经营者是企业的思想库,他们赢得了企业管理层的一致信赖,他们富于智慧、哲理与幽默感,能够让企业各环节保持竞争又相互协调。我在服务河南维雪啤酒有限公司时,认识到董事长韦万根先生是这样的经营者。
韦先生曾向公司的管理层说:“我自己的定位是个哲学家。”韦先生常常独自开车去问讯终端表现,而后,坐在河边树下读书。他花时间到国外考察市场以增强对市场走势的判断力。他在待人方面十分随意,常常自称“我是韦小宝的韦”。
维雪公司在2003年时已经形成了每月一次的沟通会,各片区负责人与各部门负责人敞开心扉,向他人讲述工作心得。在决策性讨论中,韦先生不会与其他成员抢话,也不介意被下属打断自己的发言。他往往以自己的分析得到同事们的尊重。例如:他在不同市场负责人,对于新品维雪包装如何取得市场推进时,轻轻地提示说:那就不是包装的事啦,那是策略和人的事。
维雪公司营销部经理高国辉先生说:“韦总的思考非常到位,表达观点一针见血。”
思想,指引着企业的未来;方法,决定着运营的效率;空谈,只能损失效率。
企业经营者们,无论来自怎样的成长背景,都需铭记:是你的取向影响了员工的行为,你的行为造就了公司的氛围。既动手、又动脑是最好的表现,光动嘴不做事是最糟糕的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