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日,经过1年多筹备,赛维终于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募集资金4.86亿美元,发行定价达到27美元,创造了所有在美国纽交所单一上市的中国企业中最大规模IPO的纪录。随后,赛维的股价从27美元一路上涨,在9月27日达到76.75美元的最高点,而无锡尚德股价尚在40元左右波动,另一家在此上市的中国太阳能企业天威新能源则只有30元。赛维的风头一时无人能及。
仅用2年间,创始人彭小峰便一跃成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翘楚,但与前财务经理的恩怨纠葛,却让其以更瞠目的速度失去一半身家。到底发生了什么?
11月2日,彭小峰正坐在位于上海西藏中路一幢写字楼的赛维办公室里,独自一人面试一些应聘者。他穿着黑色西装,身体前倾,双臂支在桌角上,时而抬头看一眼应聘者,时而低下头,用红笔把对应聘者的印象和评价写在其简历上。
半年前,正是在这同一间办公室里,彭小峰和邵永刚还面试了一位叫司徒伟成的财务背景的香港人。司徒伟成是那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的人,不到170厘米的个子,即使在面试的过程中也能看出其沉默寡言的性格。
司徒是由一家猎头公司推荐过来的,当时赛维正酝酿上市,急需财务人员,彭、邵和司徒伟成三个人在办公室聊了并不太长的时间,彭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就决定让他加入赛维。
入职后的司徒给赛维的高管们留下的印象是很爱钻牛角尖甚至偏执,难以沟通。他在基本的职业纪律上似乎更成问题:按照赛维方面的说法,司徒在对自己的待遇表达不满后,连续8天没有到公司上班。赛维根据人事管理规定,给他发去了解聘函。
离职的司徒的一个举动让被各种光环笼罩的赛维陷入噩梦:他把一封检举信寄到了美国证监会、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等机构的邮箱里。在信里,他指责赛维虚报库存,且原料质量差,退货率高,并提供了赛维一次高管电话会议的录音。
不难想象,这样的“火爆”内容很容易引起舆论的关切以及对中国市场知之甚少的海外投资者的恐慌。受此消息影响,赛维股价迅速跌至目前的40美元左右,跌幅将近50%,市值一下子缩水200多亿元人民币。
一些分析师甚至由此对中国快速膨胀的太阳能产业感到不安。
司徒同时也把这封检举信发给了赛维。赛维高级副总裁邵永刚称,公司给他回了邮件,建议他按正常流程向赛维的审计委员会反映这些情况,“但他回信说自己‘没空’。”邵说。一开始,赛维并没有重视这件事,直至公司股价大跌,才在纽交所发了公告,并由公司审计委员会牵头开始自查。本月,赛维已按程序聘请德勤入驻公司做相关独立调查,不日将公布审计结果。
彭小峰声称司徒的所为是因为在待遇上“很想不通,恼火,所以做出了这么可怕的事情”。邵则称司徒伟成的其中一项指责是不懂行,后者认为赛维采用低等级的回收原料与高档硅原料混合生产,影响了产品品质。但邵解释说,该公司拥有的一项独家技术,可以将用于半导体生产的多晶硅边角料与高级硅原料混合在一起熔炼,使之成为具有统一硅纯度的产品。
邵永刚表示,司徒最大的问题在于以会计师的身份做出了工程师的判断,“但他不是工程师,并不懂技术和生产流程”。“司徒伟成的指责没有任何力量,他说库存有差异,作为一个加入公司时间不长对生产流程又不熟悉的财务人员,他知道赛维有多少个仓库吗?他拥有的数据非常片面和不完整。”经历了数天炼狱般煎熬的彭现在反驳说,“如果司徒伟成在这里,我要跟他好好谈谈,公司保留对他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对于市值的大幅缩水,赛维高层以淡然姿态视之。“这只是纸面上的财富缩水,我们不关心这个,只要公司有发展,股价还会上去的。”邵永刚称。
但风波对赛维声誉的伤害——尤其是它在高度注重诚信的美国资本市场的声誉,显然很难迅速被抹平。对初登海外资本市场的赛维来说,这已经被证明是一个过于沉重的代价。其内部高管称,赛维本来有计划想在股价较高时的合适时机进行新的增发融资,但现在计划被打乱了。
“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招聘太仓促,没有对他的背景做深入调查。”彭小峰说。
在此间观察人士看来,彭的反思表面看起来未免过于简单,反映的却是赛维这样速成企业的一个先天缺陷:市场、技术和资本都可以速成,但团队的速成看起来容易做到,真正形成向心力则非一日之功。
与大多面向风险资本而生的初创企业不同,彭在向资本市场讲故事时,主角只有他一个人,而非一个成熟的各就各位的团队。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彭决定在太阳能产业完全重新开始的思路所致:在建立赛维的过程中,他没有从原来的柳新集团里带过来一个经理,而是从无到有地建立了一支新的团队。彭的解释是,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只能聘用全新的专业人才。
在外部资本介入后,上市的严格日程表让彭小峰只能快马加鞭:先由几个核心创始人开始经营,然后边投入生产边建立管理和技术团队,同时进行融资,然后迅速上市。
在赛维第二次私募谈判过程中,王刚再次要求尽快建立技术和管理团队,他希望在这次完成注资前能够确认赛维确实可以招聘到一流的人才。
赛维现任CFO赖坤生说,2006年初他接到彭小峰邀请他加盟的电话,但他当时谢绝了,原因是觉得“赛维太小了”。没有想到的是,三天后,彭小峰亲自飞到加州向他描述了公司的未来前景。赖终于被打动,于去年8月加入赛维。
司徒伟成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被赛维迅速接纳。在纽交所上市的公司,其财务人员拥有美国注册会计师资格(AICPA)是必要条件之一,司徒的优势是他有这个证书。赛维内部高管称,当他们看到司徒之前频繁跳槽的履历时,也意识到他可能并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但为了能够快速上市,仍然决定雇佣他。
为此,彭认为他对司徒的待遇堪称慷慨:允许他每周周一上班,周四就可以回香港,而且公司为其报销往返机票。但当司徒了解到他只有当初自己认可的3万期权股,比那些公司初创时的工程师还少时,心中顿生不满。在他第一次提出增加期权的要求时,赛维满足了他,增加了1.8万股期权。但司徒不久又提出再次增加的要求,最终被拒绝。不幸的种子由此埋下。
在递交检举信后,司徒似乎神秘地消失了。赛维也难以联系到他本人。他在数年前创办的香港企业增值促进会现在的网页已经无法打开。本刊记者试图采访他,但拨打的该协会的办公电话一直处于留言状态。
彭小峰现在则谨慎多了:记者在上海办公室里见到他时,他正在面试的不过是一些中层管理职位的应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