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优什么角色都能演吗?
——看《夜宴》谈人岗匹配
■文/合易咨询师
我这个人一向不怎么看电影,由于喜欢葛优的缘故,周日也跟老婆一起去看了《夜宴》,过了把电影瘾。第二天中午在公司吃饭时,想不到很多同事都对该电影颇有些说道。这部历时两年,耗资一亿八千万港币的冯氏巨片《夜宴》,也和近年来大陆的几部大片命运相似,《夜宴》刚露面就引来了大家群起质疑,不少观众在看这部悲剧的时候会笑场,这对于充满雄心壮志,力求拍出一部高品质大片的冯导而言,不能不说是一个意外。
其实,“冯式电影”这么多年以来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品牌,而葛优在这个品牌中如同主打产品,在这个过程中葛优已经被定位了,就是“冷幽默”的代表。人们已经产生了一种角色定势,他表演越严肃观众就越由衷发笑,这种日积月累产生的认知是很难马上改变的。
本来,葛优的“李东保”、“黎叔”喜剧形象已经深入人心。他是一个十分合适的喜剧演员,但在担任这部片子拍摄的CEO冯小刚,则强奸民意,非要给他一个不适合他的角色,还为他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把葛优放到威尼斯,没人笑。放在香港,没人笑。放在台湾,也没人笑。惟独放在大陆,有人笑。为什么呢?似乎我们有种习惯,你是演喜剧的,我就应该笑。我觉得这对一个演员是不公平的!”看来冯小刚真的没当过人力资源总监,否则他就不会认为好演员就能演好所有的角色。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待该问题,冯小刚绝对不适合做人力资源总监,这是一个严重的“没有用对人的”的问题。一个人能否成功,来自岗位的合适程度,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才能人尽其才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演员也是如此。或许冯导为葛优觉得不公平,我们可以理解并赞赏一个演员努力尝试不同角色追求演技的提升,但当观众认为你不合适,要改变群众的的认知可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这就好比企业里的“用错人”,企业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岗位很重要。人岗匹配、能力与工作相适应,是一个企业产生较高生产效率、组织得到好的绩效的重要条件,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白的道理,作为人事工作者更是熟知它的重要性。比如,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挑选一流的工人,而一流的工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该工人的能力最适合做这种工作,另一方面是该工人必须愿意做这种工作。因为人的天赋与才能是各不相同的,他们所适合做的工作也就不尽相同,身强力壮的人干体力活可能是第一流的,心灵手巧的人干精细活可能是一流的,作为管理者的工作,就是根据他们的能力与天赋的不同而把他们安排到尽可能适合的岗位上去,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如果人岗不匹配无异于让青蛙飞行,让火鸡爬树。
要做到人岗匹配,首先要通过建立岗位素质能力模型确定组织中各岗位的素质能力要求,从而这样才能知道各岗位需要什么样素质能力的人。
素质能力模型建立以后,还需要测评员工的素质能力水平,这样才能知道员工胜任什么样的岗位。所以说有效的人岗匹配还应建立在了解员工的基础上,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对员工好”。“了解员工”听上去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当我们问一些企业的管理者是否了解员工时,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当然了解。而当我们问到具体的细节:您了解他们具备什么能力吗?他们擅长做什么,不擅长做什么?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做事风格吗?了解他们的内心的需求吗?了解他们的喜恶吗?了解他们的价值观吗?不少企业的管理者们往往就回答不上来了。而这种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不了解正是导致很多举措不能深入人心,公司不能带来高绩效的关键因素。
那么,企业应该如何了解员工呢?需要了解哪些方面呢?人的确是很复杂的,企业不可能了解到员工的每个方面。事实上,也没有这种必要,这样做的结果也必然造成资源的浪费。其实企业可以选择了解员工身上那些相对稳定的、最为影响绩效的特质。研究发现,除了员工的知识结构、技能外,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动机更为影响绩效。知识结构、技能和工作经验可以决定员工能不能做一项特定的工作,而价值观、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却能决定他能做多好(绩效高低)和能做多久(长期稳定绩效)。这些特质不像知识和技能那么容易考察,它们就像冰山深藏在水面下的部分,很难在短时间内通过简单的方式了解到。管理者除了投入更多的精力和员工沟通之外,掌握一些了解员工的技术也是必要的。国外的很多企业都综合采用诸如结构化面试、心理测评、情景模拟等技术手段来协助管理人员了解员工。一方面在引进新员工时,协助选择真正适合企业的员工;另一方面,在日常管理中,也应用心理测评技术,了解员工特质的变化,协助调整激励策略。这些有效的技术手段是很值得推广的。
我们以往谈到人岗匹配时,常常只考虑人的能力和特定岗位要求的能力相匹配。采取的办法是考察员工的知识结构和工作技能是否达到岗位的要求。事实上,只有这方面的匹配是不够的。要更有效地做到人岗匹配,还应该考虑:员工个人的行为风格和自我形象、个性、动机等特质与工作要求,与上司和团队是否匹配;个人的价值观是否和企业的价值观匹配。企业越了解员工,就越能兼顾到这些深层次的匹配。而员工和企业环境的匹配度和融合度越高,就越能愉快、高效、长久地工作。正如某著名公司人事经理所言:“你也许能够教会一只火鸡去爬树,但还是找一只松鼠来得容易一些。” 所以企业的最高管理者以及人力资源总监一定要把合适的人用到合适的岗位, 公司按照价值创造潜力来决定人员安置的优先顺序,保障最优秀的人员被派往公司最能创造价值的岗位,“好钢用在刀刃上”。如果这个人身上有闪光点,就让他到适合自己的位置去发光吧!《夜宴》和葛优的笑场再一次证明了这一管理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