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带来的挑战之一就是,跨国企业——尤其是能源和自然资源公司,融入“本地”的压力越来越大。政府要求跨国企业实施本地化计划,与此同时,这些企业也逐渐认识到本地化的商业效益,包括更好地了解本地客户和商业环境。我们着重分析了成功的跨国企业怎样培养高素质的本地员工,以及如何在各地区挑选和培养本地领导人。
我们对21个跨国企业(业务范围超过25个国家)的25位本地业务单元领导进行了深入访谈,以了解他们如何吸引、保留和培养本地人才。我们的研究样本跨越五个行业(银行业、消费产品、能源、医疗保健和矿业),还包括一个私人股权投资公司、一个非政府组织 (NGO) 和一个政府机构。尽管只有少数受访者认为他们的企业完全解决了人才管理难题,但所有受访者都一致认为,成功的战略必须把培养本地领导与整个本地化工作结合起来,例如推广教育、建立供应基地,以及改善本地的商业基础设施。
有时候,在一个国家内培养人才的举措反映着法律义务:例如,在政府和自然资源公司达成的生产协议中,可能要求公司90%(或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人(图)。在许多情况下,更为重要的是商业因素,例如更好地了解本地语言和文化;企业价值(例如,公司决心推广精英式全球文化);以及更低的人工成本(本地员工通常更廉价)。在受访者的公司中,有五分之二以上都任命了一位当地的首席执行官或业务单元领导,近五分之二公司的高层管理团队中都有一个或多个所在国人。

在我们抽样的企业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招募了在国外工作或攻读 MBA 的本地人才,请他们回来担任重要的领导职位。这些人不仅致力于报效祖国,还了解本地情况、具有个人进取心和全球化商业技巧,在本地化的初级阶段——尚未在本地培养出人才之前,他们的贡献通常至关重要。几乎所有受访者的公司都有一批储备人才,要么全由本地人组成,要么根据发展本地人才的需要加以挑选。这些人才通常不超过本地员工总数的5%,而越成功的企业,往往储备人才越少,还会定期进行审查。
在很大程度上,公司是通过工作记录或管理层的推荐来鉴定有潜力的本地领导人,但超过五分之三受访者的公司都会结合正规测试。他们中大部分人都认为海外轮调很重要,可以让本地员工具备国际视角、了解企业文化,并融入整个企业的同事关系网络。我们的受访者表示,最成功的轮调计划是为期6到18个月的短期任务,主要针对具体业务和发展需求;并且包含有保留人才的激励,例如承诺让本地员工回国后担任责任更大的职位,或让他们在离开期间仍参与本地业务单元的活动。
在我们的受访者中,大部分都认为有必要拓展高潜力员工的职责,以加快他们的发展;但也有一些受访者告诫说,某些程度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的确,有三分之一到一半的高潜力员工无法完全达到为他们设定的目标。有些公司主要着重于高潜力候选人和新兴的业务单元领导者,而不是所有员工,这样的公司取得的效果最好:五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为储备人才指派了导师。有趣的是,总经理和外籍员工并不一定是有效的辅导员:尤其是外籍员工,他们可能缺乏培训本地员工的文化敏感度。但大多数公司都承认,小型的外籍员工团队很有价值,因为他们能促进知识共享、展现公司的国际信用,并通过给政府官员或利益集团施压来减轻本地员工的压力(尤其在商议合同方面)。
这些访谈的结果证实了我们的经验,即培养本地人才的战略应该与公司的商业计划相结合,并用特定的目标和职责加以支持。四分之三的受访者表示,他们的公司至少每年明确评估一次本地化进程,使用的指标包括升职的本地员工数量,以及招募的本地员工数量。直线经理们应负责实现这些绩效领域的特定目标。
此外,该分析还证实了我们的观点,即培养本地员工和领导的企业计划应成为社区内整体工作的一部分。事实的确如此,例如,对本地员工感到最满意的公司也会支持本地的教育系统,或者为本地社区提供医疗保健和卫生协助。这样做的结果是,不仅能与本地的利益群体建立更加和谐的关系,还能招募更优秀、更忠诚的员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