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有句名言:狂風暴雨的時候,才能看出誰是好船長。同樣地,經濟不景氣,正是考驗經營者能力的時候。綜觀中外績優企業,在不景氣的經濟環境下能有優越表現,幾乎都具備了下列的績效成果:
一、逆勢成長:儘管消費者信心滑落,但是績效卓著的公司業績,卻能在逆勢環境下
大幅成長,例如台灣的7-Eleven、Starbucks等,不但大肆擴店,每逢
假日,賣場更是人山人海,因為他們瞭解顧客的真正需要:物美、價
廉、迅速。
二、獲利可觀:不景氣之下,價格被壓縮了,但是績效好的公司卻能在低價的情況下
獲利,原因不外是降低成本、尋找低成本的供應商、創造商品價值。
例如去年大肆擴點的Starbucks,獲利頗豐,試想一杯既沒有營養,也
吃不飽的咖啡,售價卻比一個便當高出許多,這是因為他能創造新的
價值——一種體驗的新生活形態。
三、剷除賠錢的產品線:過去的企業以總體獲利來評量經營績效,以致多角化經營的
企業常以獲利好的產品彌補獲利差的產品。傑克‧威爾許(Jack Welch)
整頓奇異(GE)的時候,對那些不是第一名、又不能賺錢的產品線,
非賣即關,切斷了虧本的事業部,能夠留下來的,當然都是績效好的
事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