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赢之道4:如何补你的短板
「导入描述」
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生活体验的原理,一个木桶的大小(直径与高度)决定了装水的容量。而且,还要注意装满了水是否还能搬得动或水会盈溢出来的问题;是否应预留一个空间。
让你感受其中
一个年青人初到工厂做车工,师傅要求他每天“车”完三万个铆钉。一个星期后,他疲惫不堪地找到师傅,说干不了想回家。
师傅问他:“一秒钟车完一个可以吗?”年青人点点头,这是不难做到的。
师傅给他一块表说:“那好,从现在开始。你就一秒钟车一个,别的都不用管,看看你能车多少吧。” 年青人照师傅说的慢慢干了起来的,一天下来,他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而且居然没有累着。
师傅笑着对他说:“知道为什么吗?那是你一开始就给自己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觉得 ‘三万’是个多么大的数字。如果这样分开去做,不就是七八个小时吗?”
年青人恍然大悟。分开去做,听起来简单,实则蕴含着无穷的成功智慧。当我们被琐事压得无暇喘息,不要惧怕,伸出手理理头绪,轻轻地,像拨开水面上的一块块浮冰。做得专心和实在,自然就会感受其中。
尤其是制造业,过程比较复杂,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将有另一个问题出现,恰如本原理,解决短板是问题的关键。(图略)
找到一个共识的高度
引伸到企业过程管理中,木桶是由打造后的本板而成,所谓最短的板决定了装水的高度;就算木桶的板都是一样的高度,但若然其中的质量(如穿孔)自然孔口以下才是装水的高度。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对父子同穿越沙漠。在经历了漫长的跋涉之后,他们都疲惫不堪,干渴难忍,每迈出一步都异常艰难。这时父亲看到黄沙中有一枚马蹄铁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是沙漠先驱者的遗留品。父亲对儿子说,捡起它吧,会有用的。儿子用一副不屑一顾的眼神,看了看一望无际的沙漠——有什么用呢?儿子摇摇头。于是,父亲什么也没说,只是弯腰拾起了马蹄铁,继续前行。
终于他们到达了一座城堡,父亲用马蹄铁换了200颗酸葡萄。当他们再次跋涉在沙漠中遭遇干渴时,父亲拿出了葡萄,边走边吃,同时自己吃一颗还丢一颗在地上——儿子每吃一颗便要弯一次腰去捡。
拾一块马蹄铁只要弯一次腰,而现在儿子却不得不弯上100次腰。一个你认为无足轻重的小东西,往往到了关键时刻,便成了你化解围厄运和窘迫的金钥匙。一件你不屑一做的小事,从开始便错失机缘,你就不得不付出百倍的努力。
若能够未雨绸缪,就像以上的故事,在还没有变成当务之急时就考虑切合自己的补短板的方法,有备无患,我们可以设想,当原来的短板补上以后,那么自然地会有另外的短板出现,这正是我们面临和即将应对的挑战。
「本文提示」
记住:从上至下地审视装水的容量,找到一个共识的高度。然后努力去做。
本文摘自佟天佑07年9月份出版的原创著作《赢在过程》第五章。(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