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探寻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荆棘之路

作者:天强管理顾问 技术总监 何德权

随着我国对外投资不断增加,国际工程总承包与分包项目逐年攀升,年度新签合同金额将超过550亿美元,预计2010年将超过600亿美元,从而带动了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国际化,如我国非洲铁路工程设计、越南国家体育场的设计、加拿大的Mississauga 60层地标大楼等项目的顺利实施,标志着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国际化已经起步。国内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愿望逐步增强,积极参与国际化竞争的信心也逐年提升。

这种信心源于本身势力的提升与国际市场的迅速增长:一方面国内勘察设计企业通过国内项目的设计具备了相当的经验与技术水平,“国内市场国际化” 的经验培育了国内勘察设计企业的丰富设计经验,也学习了国际同行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的国际化运作方式;另一方面近年行业竞争与超常规发展速度使得相当勘察设计企业迅速成长,在某些方面已经具备与国际同行竞争的条件与基础。但是,信心充足并不意味勘察设计企业就能很快获得国际化的成功,正如我国工程施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发展道路一样,勘察设计企业的国际化进程也并非一帆风顺,往往受到相当的国际化挑战。因此,勘察设计企业在进入国际市场时需要深刻认真分析国际化市场需求,总结合理的国际化道路,并针对具体困境提出应对策略,从而促进我国勘察设计企业的国际化品牌的树立与持续发展。

勘察设计企业面临着国际市场的吸引、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双层影响

首先,从勘察设计行业市场态势来看,国际工程日益增多。21世纪以来,国际工程项目每年平均以20%以上的增长幅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近年的国际工程项目都获得了极大的增幅。如近年来美国工程项目投资增幅在1980年保持相对稳定的趋势后,由于经济增速保持在4%左右的水平,其每年基础实施投资增速十分明显,特别是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以前,其房地产投资是历史第三高峰,带来了大量的工程项目。又如英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在房地产大涨的情形下也出现了新的工程项目开发高潮。同样,发展中国家的投资更是突飞猛进,如非洲的尼日利亚每年工程项目投资超过100%的增幅,我国工程施工企业工程量从2004年4000多万美圆,到2007年20多亿美圆,同样在东南亚等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也促进了工程项目的大幅提升,据ENR统计,全球工程项目2007年总量达到17000亿的市场总量,其中国际工程项目大致15%自由,这些为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其次,国内对外投资日益增加。从我国企业投资国际市场的力度逐年加大。一方面对发达国家的投资也在逐步增加,许多国内外上市公司在获得资本的补充后,加大了对发达国家市场的渗透力度,如海尔在美国的投资,三一重工在欧洲的投资等充分说明我国企业已经开始国际化的进程,部分领域开始与国际巨头直接进行竞争;另一方面我国对于发展中国家的援助与投资力度也不断加大,2007年我国对外投资总额达到187亿美圆,特别是对于非洲、东南亚地区的发展中国家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如尼日利亚80多亿美圆的铁路建设中,大部分资金来自于国内的经济援助或贷款,这些援助与投资也促进了我国勘察设计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据统计,这几年我国企业国对外投资每年增长60%,现在有5000多个公司对外面投资,在境外投资总资产已经超过920亿美元。而其中有半数是投资基础设施或设备制造类,促进了我国勘察设计企业随投资的进入而迈出国际化的步伐。从对外投资领域来讲,我国投资重点集中在基础设施、交通基础实施,基础生活设施、矿山等,而这些投资对于熟悉国内的勘察设计标准的投资商们,更愿意与国内勘察、施工企业配合,减少双方沟通成本,从而吸引越来越多的勘察设计企业随投资商走向国外。

再者,对比国际市场的增长,国内市场在2003-2004年增速达到最高峰,勘察设计企业的数量与规模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促使国内同行市场竞争的加剧。从行业来看,明显感觉2000年到2004年收费水平在逐步提升,员工工资水平也呈现大幅度增加,但是到2004年后,单位收费水平增幅放缓,员工工资水平增长更多是更多工作量的增长,无法体会到质量的提升,因此大部分勘察设计企业对比其他行业收入水平还具有可比性,但是同样也存在是大量简单重复劳动的增加,而国际市场的收费水平相对国内比较高,从而促进相当勘察设计企业寻找机会国际化。

另外,今年以来,国内投资在宏观调控下可能出现萎缩迹象。特别是我国房地产投资,对于以房地产勘察设计为主的企业下半年将面临新的考验,如东部某些省份在高速公路已经相对合理、土地资源严格控制的情形下,对于公路勘察设计企业也面临着相当的持续发展压力,因此参与国际竞争成为了他们未来市场持续提升的另一方向,也为他们融入世界的竞争,转变为国际著名工程咨询、工程公司或事务所提供了新的方向。显然,不参与国际竞争很难获得国际认可,也很难在现有基础上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如中国成达公司通过国际化,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有很高的行业声誉,同时有效的支持了国内品牌的发展。

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道路

既然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是持续发展的基础,到目前为止,我国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有不同的国际化道路:

“资本带动型”道路,主要是业主或投资商对于勘察设计企业合作比较熟悉,如果投资商进行国际化投资,这些勘察设计企业自然而然就进入国际市场。一般,能够参与国际化投资的企业往往在资本实力上比较强,并且在国内往往是行业内的前几名。显然,与这些实力雄厚的投资商合作要么是其下属企业,要么也是在国内或区域有相当规模与品牌的勘察设计企业,许多一般中小勘察设计企业很难有此机会与这些投资商或业主合作。如中信集团对于某非洲国家援建的住宅项目,就是由其下属单位武汉建筑设计院完成,先后在国际项目上多次支持该院走向国际化。

“施工带动型”道路,主要借助施工企业的力量,分包其勘察设计部分,利用与施工企业的长期合作机遇走向国外。这种道路源于我国施工企业早于勘察设计企业“走出去”。在上个世纪50年代,我国通过一些“经援”项目带动了施工单位走向国际市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许多施工进度与质量获得了国际客户的广泛认同。逐渐承揽了相当的国际工程,作为项目的总承包或分包商,其中“走出去”比较早的勘察设计企业往往是施工单位带动为主。如上海建工集团在国际市场上已经有相当长的经验,其在国际市场上带动了许多建筑设计企业、公路设计企业的国际化,如与上海某大型建筑设计企业合作过上百亿的俄罗斯项目,与某公路院共同合作柬埔寨的公路项目。这些施工总承包商利用与勘察设计企业的长期合作,主动帮助这些企业走向国际化,推动了勘察设计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主动拓展型”道路,这类勘察设计单位往往具有总承包资格,并且利用丰富的工程设计与工程管理经验来获得国际工程。这种发展道路往往以专业型勘察设计工程公司为主,如水泥设计院、化工设计院、钢铁或冶金设计院。通过其总承包来获得勘察设计市场。典型的如中国成达工程公司,其首先在东南亚的市场起步,逐步熟悉了国际化的运作模式,并且在专业范围内不断拓宽,在国际市场上的声誉日益提升。

“专项技术公关”道路,这类勘察设计企业利用其自身掌握的专有技术或专利,迅速开辟国际市场,如在某些专业设计,如医院设计、军事、绿色建筑设计等有一定特色的勘察设计单位,利用其技术专利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其专业或技术参与国际化竞争。

显然,不同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道路并不是一致的,需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找准国际化区域定位与国际化道路。并根据道路,剖析过程中面临的困惑,才能做到有的放矢,避免国际化的失败。

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困惑

如前说述,勘察设计企业国际化也面临着许多现实困难,从大体上分主要有下面一些困惑:

首先,国际项目运作模式的困惑。由于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许多国内勘察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存在不一致的现象,这就需要先熟悉国际标准,再结合国际标准转化为所在国标准;对于只熟悉国内标准的技术与经营人员需要把我国的标准转化为国际标准,再把国际标准转化为当地国标准的多次转化与调整,这样才能在国际市场按照统一要求,充分满足总承包商或分包商的需要。另外在招投标模式上也有很大差别,在国际工程项目市场,国际招投标模式与国内招投标模式存在很大的不一致性。投标企业更注重项目的风险控制,而不是一味的为争取到合同而竞相压价。从风险的角度来考虑项目的招投标是国际化项目运作的重要特点之一,否则对于我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还不是十分熟悉的企业将面临较大的风险。

其次,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困惑。对于参与国际市场的勘察设计,除了了解行业本身标准外,还需要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习惯、文化习惯及担当居民的生活习惯,这样才能保证设计项目融入当地的文化,被当地居民接受并认可。显然要培养这样全方位的国际化勘察设计综合型人才,不仅成本高,而且风险大,没有长期的经验积累很难实现国际化人才的成长。这些人才不仅要过语言关、技术关,还需要有融入当地社会的胸怀,从而保证勘察设计的可靠性。

最后,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困惑。由于许多工程项目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政府之间的关系对项目的影响很大,对于国内勘察设计企业来讲,毕竟了解与借助政治对大多数国内勘察设计企业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对勘察设计企业来讲,要参与国际化市场,时刻关注国际政治形势,并且充分利用政府的优势,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获得更多的项目奠定基础。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