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一次企业实践

—–实战派?学院派?
今天有机会和课题组去企业调研,这次经历对我的人生规划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到了公司,一座不起眼的小办公楼就是这个公司的办公大楼。楼里没几个人,但他们都很忙,企业的文化口号标语随处可见。一个五十多岁的衣着朴实的老员工接待了我们,他叫我们等一会。不一会那位老员工又来了,从他的说话的口气我知道,他就是这个集团的副总裁兼人力资源部经理。我很吃惊,他太朴实了,无论从穿着还是黑黒的相貌都无法让人相信他是经理。可让我吃惊的还在后边。
他说话很直,直的不能在直了,知道我们是来调研的并且希望帮助贵公司对流程进行优化时,他用力的摇头:我和你们的立场不同,我们也不是一路人,我们实战派和你们学院派是搞不到一起去的。然后他把学院派很批了一顿。把现在的教育制度很批了一顿,把我们现在的管理类的大学生很批了一顿,但批的我们心服口服,我本以为他是个低学历的人,没想到他是硕士毕业。下面我就总结下这位踏实能干的实战派工商人的观点。
现在的中国的教育制度仍然是科举式的,每年都有那么多的人为了录取率仅为1.6%的公务员考试而忙碌,学而优则仕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中国培养不出来实战派的工商人,现在的管理类的大学生都是本本的学习。只有在美国那种准企业式的教育模式下才能培养出真正的工商人。要想成为工商人,就在企业中一点一滴的做起,踏踏实实,和企业一起成长。而且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工商人。工商人最起码要具备三点:1.要不一般的聪明。2.要吃苦耐劳。3.要有良好的心里素质。
以上是这个为大师的一番话,可能在学校任何一个教授都讲不出的话,我们今天听到了,他指着窗外初有成效的企业说:我干了20年的工商,不也才这个样子。从交谈中我们知道做个管理者不容易。
在参观这个企业的时候,我看到了几句和我在书上看到的不同的话,第一句,赛马不相马,优胜劣汰。而我以前一直以自己是伯乐而骄傲,有句话讲“中国不缺人才,而缺少发现人才的伯乐”。是赛马还是识马?我认为还是需要我们这些伯乐的,这样赛马才精彩,才会看到万马奔腾,为企业降低人力资本。提高员工质量,但最后还是要赛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本事。第二句,不是以人为本,而是以人才为本,人人都是人,但不一定是人才。我们一直强调以人为本,以人才为本第一次听过,但我认为很有道理,在一些人力资本廉价的地区和一些相对操作性不强但科技含量高的企业,我们要把企业关注的重点放在科研、营销等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上,而对于基本的专业性不强的体力劳动则可以适当关注,但不等于不关注。我们要从薪酬制度和日常管理上对高级员工和基本员工区别对待,以此降低劳动成本,激励核心员工,留住基本员工。
作为人力资源专业学生,我们要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积累深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多多参加社会实践。实践很重要,只有实践你才会了解真正的企业是什么样的,才会知道我还要学生么,才会知道社会和企业需要什么,不断纠正我们价值观中的错误思想,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我要做个实战派的工商人,我要和企业一点一点成长,我要在30年后超过这位让我在终身受益的人。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