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木桶的五大问题

木桶的五大问题
从一个HR顾问谈起
顾问,是一个提供前瞻性和建设性的角色,换言之,就是对企业在营运和管理过程提供指导和辅助,那么人力资源顾问过程就是能够帮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找出问题、做出诊断、达至提供改进工作、提高效率、开发和引导人力资源的目的。而且,衡量人力资源工作的水平,简单来说,其工作焦点或方式不仅仅是找出问题"什么"?而且,能够运用解决"如何"?
因此,洞察力和分析力是必须具备的,经验和有效方法的运用更是对一个人力资源顾问的专业要求,尤其是制造业,过程比较复杂,解决了一个问题又将有另一个问题出现,恰如本桶原理,解决短板是问题的关键。这是一个大家都有生活体验的原理,一个木桶的大小(直径与高度)决定了装水的容量。而且,还要注意装满了水是否还能搬得动或水会满溢出来的问题;是否应预留一个空间。笔者在去年<赢在过程>著作中描述的"木桶原理"的展开式,从最短的板排列开来,便是从低至高阶梯一样,
引伸到工作过程,我们可以这样描述,木桶是由打造后的本板而成,所谓最短的板决定了装水的高度;就算木桶的板块都是一样的高度,但若然其中的质量(如穿孔)自然孔口以下才是装水的高度;以下的实例,正是木桶存在的五大问题。

一个企业调研的实例
这是一家电器音响生产厂,是生产流水线作业。每条生产线对应两组员工操作,从上线到下线实行工序过程自检,即岗位完成本工序的检查,下工序则进行互检后再操作。但问题是每每下线的不良品几乎都是由质检员检查出来,其返修率在20%左右,问题在哪里呢?以下是相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归纳:
研发技术部门:认为是品管部对应检查标准上存在欠缺,未能按要求指引清晰,形成实际上员工操作把握不正确,造成质量不稳定。
品质管理部门:认为主要是研发技术部门提供的工艺要求过高,未能够切合当前生产设备条件和充分考虑员工操作难度,即使有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员工依然未能抓住要领。
生产制造部门:认为研发部门标准过于严格,试产过程存在的问题未解决,而品管部对应的检验方式仅仅按参数检查,纵使员工清晰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同样遇到上线操作把握不到位的问题。
物料控制部门:认为研发技术部门对材料的要求过高,采购上存在难度,特别是成本价格的因素,只能采取有限度的控制。因此,材料上存在质量上的问题难以避免。
人力资源部门:提供的意见认为当时试产存在的问题,未能彻底解决,却匆匆要求进行上岗培训。就正如带病的人继续工作,不出问题才怪呢;加上新产品上线的指导书是后补的;现场跟进工作又不到位,这样让员工操作怎能保证生产质量的稳定呢?
好了,各部门之间对责任问题的解释,无疑也在揭示和分析问题,但都有同一个意味,就是把责任往外推卸,这是许多企业在分工与协作管理上常见的情况。换言之,木桶在同一时间出现了问题(图略)

五大问题剖析
正如企业问题无论大与小是永远存在的,若然在同一阶梯上,解决的问题;再次出现,只能说明,原本的问题还未能根子解决,充其量是治标不治本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思路,正是揭开过程与木桶剪开式(台阶形)的五大问题,以下提供对应五大导向与剖析:
问题导向一:
结果归因:终极问题是决策管理者问题。
过程剖析:企业出现的大小问题归根到底会连接到决策管理者,比如员工作用效率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有样学样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问题导向二:
结果归因:发现不了问题是水平问题。
过程剖析:许多时候都谈到执行者力,没错,执行的关键在于行动,在于把事情做到实处,但履行者能力和素质水平不具备时,如何去发现问题、揭示问题呢?
问题导向三:
结果归因:解决不了问题正是能力的问题
过程剖析:欠缺胜任能力,或部门之间未能合作愉快,在那里互助扯皮,怎样能把握动态管理的节奏与及时解决问题呢?
问题导向四:
结果归因:重复出现的问题是管理上的问题。
过程剖析:制度文本是静态的,如何运用得当,如何核对与督促,如何在细节上进行纠正,需要不遗余力地改善,并做出有效的反馈。
问题导向五:
结果归因:没有问题是最大的问题。
过程剖析:这正是资源管理(人、财、物和信息)的风险到了临界状态的时候了。
本文摘自佟天佑的成功心理学原创著作《赢在过程》。(若转载务必注明)。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