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徐兑森
古时战争讲究“天时”、“地利”、“人和”三项要素。其中,“人和”主要泛指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关键,正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国企改革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革命,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人”的因素有时能够左右改革的成败。
我国的社会政治背景相对比较特殊,再好的改革出发点,再优的改革模式,如果造成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事件(例如国企职工反复地、大规模地集体上访),那问题可就大了。而国企改革的问题一被各级政府部门上升到“讲政治”的高度,情况就会更加复杂,就更加无法做到“快刀砍乱麻”。
人力资源管理说到底是做有关于“人”的工作,当然也包括“人心”的工作。改革对职工的心理影响无须置疑,如果在改革过程中,我们能关注“人心”,引导“人心”,无疑会为改革加分,为改革护航,从而加快改革的步伐。
那么“人心”的工作如何做?这是一个很大的HR管理课题,需要针对不同的改革模式及被改革企业特点对症下药。
一般而言,“操盘手”或HR负责人要配合改革进程,分三阶段开展工作:
一、改革前的“攻心”策略
本阶段有如“黎明前的黑暗”, 传言四起,风声鹤唳,由于对未来的不确性,职工普遍存在恐惧心理。再加上国企中有不少“老革命”、“老干部”及既得利益悠关者,现在“革命”革到头上,他本来就已一肚子不痛快。
俗话说“群众利益无小事”,这时候的人力资源策略,切忌以硬碰硬,激化矛盾。
一是要讲究“借势”。一般情况下,政府会派出改制工作组,如果属于并购情形,收购方宜“暂居二线”,让工作组“打头阵”,代表政府讲法律、讲政策,让工作组协助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二是要讲究“借力”。并不是所有的国企干部职工都反对变革,那些长期受原国企利益集团压制的人就有可能支持改革,作为改革者,要善于利用好这股力量,让这股支持势力抵消部分反对势力。
三是要讲究“顺势”。改革是个工程,心急吃不到热豆腐,要好好把握改革火候,达成“水到渠自成”的局面。特别是在并购的改革模式下,若“操盘手”一开始就以一种“侵略者”、“胜利者”的傲慢姿态出现,很容易节外生枝,延缓改革进程,多付社会成本,对各方不利。
二、改革中的“攻心”策略
本阶段的特点是业务陷于停滞,可能有大批职工离开企业。
这时候“操盘手”既要有所承诺,又不要草率承诺。
“攻心”工作要讲究和风细雨,润物无声。要按政策开展解除劳动关系一次性经济补偿工作(俗称“买断工龄”),办理离退休人员移交社区管理工作,理顺社保、医保关系工作。
要对原有职工进行分类排队,全体或个别做思想安抚工作,特别是对计划留用的核心人才,因为他们是改革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重点“攻心”,多以改制后新企业的美好愿景俘获人心。而对于个别无理取闹,反复提超出法律及政策要求的“死硬分子”,要有策略、有分寸地开展“分化”及适度“打压”工作,做到“擒贼先擒王”以免在这部分“有心人”的煽动下,造成职工集体事件,影响社会稳定,阻碍改革进程。
三、改革后的“攻心”策略
改革后的一定时期,尤其是改革后的第一年,企业中难免充溢着猜疑、防范的气息。因为经过一、二阶段改革的折腾,留在新企业中的老职工与老职工之间,职工与领导层之间,需要相互观察、磨合、适应。
本阶段要注意如下HR策略:
一是改革前或改革中的有关承诺,尤其是工资福利待遇等,不到万不得以时,一定要有效落实,让劳资双方建立起信任的基础。
二是用人上尽量不要急于“过河拆桥”。因改革需要,通过“攻心”而争取过来、为推进改革而立过汗马功劳的有关人员,能给“位子”的要尽量给“位子”;因能力所限不能给“位子”的,可以利用新企业的灵活机制适当倾斜给“票子”,即给予适当的薪酬福利待遇;实在不行的,起码也要等过了一年半载再下“重手”。好好善待有功者,更多的意义在于向职工表个姿态,不让职工产生“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负面联想,对新企业赢得“人心”、争取尽快走上正轨大有裨益。(博客交流http://blog.163.com/xudu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