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力资源服务外包的话题,职场人士并不陌生。但是,如何让这个服务类的生意壮大并且有利可图呢?在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任仕达(Randstad),我们得到的答案是:持续创新,不断提升卓越的服务体系。
任仕达中国公司总经理王桂生在最近采访时,分享了任仕达所做的尝试及取得的成功,阐述了他们如何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提升服务客户的能力。与其他人力资源服务公司不同,任仕达为客户提供一站式的解决方案,包括从高级员工的招聘到底层的人员外包和派遣业务。为了让这个多业务的体系高效运转,任仕达针对中国市场开发了IT平台,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服务流程和技术平台。同时,让“最佳组合”(Best Match)成为每一位员工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为客户提供专业性的服务支持,实现客户与候选人之间的最佳组合。要做到这一点,要求调动每位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力,任仕达的组织必须保持足够的弹性和灵活度。作为公司最高领导者,王桂生所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顾问、原则的监督者和行动的激励者。事实上,参与式管理一直是这家拥有半个世纪历史的公司的优秀品质,“每个员工的工作状态决定了业绩,数字是无法表达的,你必须花时间,走到员工中,了解最真实的情况。”
任仕达是一家总部设在荷兰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供应商,在中国建立了一个覆盖100多个一、二线城市的人才派遣服务网络——中国跨地区人力资源外包联盟。在本刊编辑王亦丁、章劢闻对这家公司的采访中,王桂生讲述了在高速扩张的中国提供人才服务的挑战与机遇。
问:与对手相比,任仕达的特点是什么?
王桂生答:服务的理念不同。我们倡导“打造工作的世界”。对我们来讲,客户和候选人同等重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需要更好地了解或更好地服务于候选人。其次,策略不同。我们倡导强大的服务、最佳的人员、卓越的执行和卓越的品牌。最佳的人员,是指我们在各个市场上挑最好的人员来为任仕达服务。第三,服务的内容不同。我们是全方位的、一站式的综合性人力资源服务公司。对客户来讲,只要跟我们合作,无论是固定员工招聘、中高级招聘还是底层的外包人员和派遣人员,我们都可以帮助解决,所以他们不需要把同一个需求跟几家供应商讲很多遍,单凭我们就能够为其提供专业而全面的服务。我们在全球有五项人力资源服务,在中国已经开展了其中三项。在这里,我们的业务包括猎头与招聘、人力资源服务外包和弹性用工。
问:Best Match在本地化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挑战?
答:Best Match是我们的价值观。我们追求在客户和候选人之间做到最佳匹配,无论是固定工、合同工还是派遣员工。为了做到Best Match,我们要做几方面的工作,即PPG(people process technology)。我们自己的团队要懂中国市场,这有助于客户了解中国市场。其次是流程。形成中国的业务流程时,不能把总部的业务流程当作圣经来读,要结合本地市场重新改变。第三是technology。要针对中国的市场创新IT的平台,包括软件的开发。服务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技术,要让这么多人按同一个流程去做,技术保障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面向中国市场,开发本地的业务支持系统。我认为,IT将是未来改变服务行业格局的重要竞争力。
问:对于中国或者全球的经验,如何借鉴?
答:结合过去50年全球发展的经验,我们积累了许多“最佳实践”,可以分享。在全球和中国,我们有“最佳实践”的部门(Best Practice Center),BPC,由这个部门来搜集公司成长过程中的最佳的实施流程和案例。我们对BPC部门有详细的考核计划,将过去一个周、一个月、一个季度的最佳实践积累,方便大家学习。这是与其他公司相比的独特优势。我们依靠这种最佳实践,积累行之有效的做法,与我们的客户分享,让客户在招聘过程中、在领导人的选拔过程中少走弯路。
问:业务发展过程中,如何利用总部的资源?
答:作为一家在中国运营的500强公司,得到总部的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今年7月,六个董事会成员中有三个来到中国,就中国业务发展的观点进行了充分的沟通,亲身参与中国高速成长的进程。我们公司强调参与管理,CEO每个礼拜都要拜访一个业务部门,与员工坐下来谈谈部门的某个具体业务。
谈到与总部的沟通,我认为,具体做事的时候,要用中国式的方式去做;沟通的时候,要用国际上通行的、大家都能够接受的方式。这并不是说要搞“两面派”,而是说沟通的方式要能让对方接受。
问:参与式管理对管理层提出了哪些挑战?
答:我们的理念是“打造工作的世界”。其中有一条是“hands-on leadership style”(参与式领导风格)。这要求公司各层的领导者必须了解市场发生的变化,一线员工在做什么,遇到了什么问题,下一步怎么做,以确保决策符合市场的要求。
与纯粹产品导向的公司不同,作为一家服务型的机构,人的状态是至关重要的。因此,管理层必须亲自做一些事情,就像踢足球,管理层可能需要亲自上场,先踢一脚,然后告诉其他员工其中的要领。虽然不用踢全场,但要知道怎么踢,甚至要踢关键时刻的那一脚。这是非常重要的。
问:产业内移给你们带来了哪些新挑战?
答:一方面,我们进行了布局的调整,从过去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东部沿海地区设置较多的分支机构向成都等内陆城市转移。其次是服务的调整。转移过程中,原有的制造业将会越来越少,而综合服务业、高附加值的产业,或者以消费为主导的行业,则会上升。因此,我们加大了对新产业的服务和咨询力度;同时,对于向西部转移的制造型企业,为其提供向内陆城市拓展过程中的服务,如招聘厂长、质量管理员等员工,还包括工人的派遣。
问:中国公司正处于高速扩张中,这对你们的组织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这类公司需要具备创业精神、多面手类型的人才,这需要一个外包的、强有力的合作伙伴提供支持。任仕达不能仅定位为供应商,还必须具备战略合作伙伴的心态,即只有客户成功,我们才能成功。因此,不能让客户来跟随我们,而是要求我们服务的弹性很大。这意味着我们的内部组织是有弹性的,可以马上成立一个部门,或者从不同部门调集人员,但遵循同一个流程,为客户提供支持。对于服务型的公司,组织的弹性不能太刚性,不能经常说“这个超越了我的界限,我不能做”,因为服务行业的特点决定了事情的性质本身并不明确。
问:许多中国公司正在扩张海外市场,他们会选中任仕达吗?
答:当然。一是看中我们在本地的服务能力。我们在中国本地的竞争优势,不亚于任何一个本地公司。第二点是我们的跨国网络,在全世界44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分支机构,覆盖五大洲,可以在欧洲、印度各地招聘高级管理人员。
国际化会涉及到很多与当地政府的关系,还要处理与员工的纠纷,本身的业务挑战很大。通过我们的平台,中国公司可以把精力集中到业务上,而把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招聘、管理、代发工资、代签合同全部交给我们。等这些企业在国外站住脚后,再慢慢建立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这种服务模式,对于立志在全世界运营的中国公司而言将是不错的发展模式。
问: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招聘方面,你们如何确保做到最优?
答:中国是高速成长的市场,商业环境可能并不健全和规范。管理者要有创业精神,不能只是怀着纯粹的打工者心态,而要具备创业的激情和冲动。其次,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需要一种多面手,熟悉各方面的情况。当然,中国企业的工作强度和力度比较大,需要加倍努力。
不同的公司可能对人的能力要求有不同的侧重。比如,联想和海尔的接班人首先是要有远见,不是一个纯粹的执行者,而是一个有远见、有抱负的人。其次,应该是一个充满激情的人,有能够领导团队取得成功的领导力。第三,要有执行力,有明确目标,并且能整合公司最好的资源实现目标。另外,必须掌握企业处在什么阶段和不同业务层中的关键点。对于阿里巴巴所在的这类全新的行业,管理者的经验可能并不重要,关键是分析问题的角度、学习能力及对新事物的判断及领导力。
作为一家专业的人力资源顾问公司,我们必须撇开候选人那些表面的东西,真正发现内里的东西,这也是我们对客户的价值。中国人的沟通方式并不直接。在面试时,我们的顾问需要不断提问,从多个角度提问,才有可能真正找到客户需要的人。
2009 年我最重要的决定
金融危机下,我们的同行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重创。由于客户业务的变化,导致市场严重下滑。作为企业的决策者,我当时面临一个选择:是像别的企业一样缩减人员,降低成本,还是坚信中国经济很快好转,维持现状,扛过冬天?两相权衡,得与失很明白:如果不裁员,如果情况更加恶化,那么公司亏损会更厉害,这是对公司不负责任;但是,如果大规模缩减人才,不仅损失现有员工的工作机会,而且一旦经济好转,公司就没有团队了。
在困难的情况下,经过与管理层和客户广泛沟通,得出了两个判断:第一,我们对中国市场、中国经济、中国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处理能力有信心;第二,我们对自己有信心,在困难的市场,只要坚持做正确的事情,一定会成功。所以,我们没有裁员,保持了队伍的完整性。因此,去年部分业务比前年还增长了 50%左右。今年前半年,市场回暖的时候,现有的团队创造了新的记录,我们的业务快速增长。
我的工作方式
我喜欢挑战性的工作,工作时间大致分为四块。第一块,是运营管理,考虑下个月或者上个星期的业务情况,是否存在流程、人员或者技术、市场的问题;第二块是人员管理,招聘有能力的人,对现有人员提供支持;第三块是业务层面,每周都要拜访客户,看看客户人员方面的挑战,参与某些职位的面试;最后一块是战略管理,考虑公司未来一年、两年、三年需要做的调整,甚至市场品牌方面的建议。
我们的商业模式并不是依靠客户驱动的业务,而更多的是建立在公司流程、团队、技术平台上的业务,依赖每位员工的努力。因此,参与式管理尤其重要。不一定我做的事情就是对的,而是希望同事能够参与其中,不断完善,达成共识,然后来执行。我经常“management by walking around”(走动式管理),有时看看员工的表情,就知道这个人的状态怎么样。员工们现在也慢慢喜欢上了这种高效、平等的沟通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