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CEO更迭的风险

企业董事会有2项不可推卸的责任:首先,确保财报报告、高管薪酬福利和企业治理的透明度;其次,管理首席执行官(以下简称CEO)的更迭,职责包括解雇失败的CEO,以及招聘能够通过成功交接领导公司继续发展的继任者。

CEO更迭向来不是简单的董事会行为。在很多的案例中,有太多失败的CEO仍然长期在位或者是长期业绩证明继任者难当大任。应当承认的是,类似的错误在企业各层次的架构中均明显存在,但这些错误一般并不对企业整体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CEO何时应该退休,这一直都是令人棘手的问题,如果这位CEO还是企业创始人的话,问题就更加难办了。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在现任CEO进行多年有力的领导后,董事会变得自满并且过分依赖;还经常有这样的情况:董事会允许CEO选择自己的退休日期,但是当市场动荡加剧致使这位“元老”的光辉业绩受到威胁时,退休日期将不可避免地被延长。

解决这个麻烦问题的关键是那些很多或大部分优秀CEO所共有的特质。首先需具备一定的视野,能够识别科技、商业模式和最佳企业架构中的潜在破坏性力量。同样重要的是,优秀的CEO具有坚定的意志,即使受到其他同级别高管的反对也仍然进行改变或抓住当前的机遇。

但是,某个时期成功的策略可能在随后的时间模糊甚至蒙蔽CEO的视野——尤其当短期决心与长期视野存在直接冲突的时候。更糟糕的情况是,在早期策略中CEO的坚定决心往往起到重要作用,使得其他高管以后不敢再发表反对意见,即使这位领导人的决定后来被证明是错误的。

想想肯·奥尔森(Ken Olsen),这位在1957年创办DEC公司并开创微型电脑行业的巨人。在60年代,DEC控制了科学和工程工作站市场,尤其是在大学具有领先的地位。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奥尔森领导公司开发了一种硬件结构与操作系统合一产品,名为VAX/VMS,使该公司在合理化多元产品线方面大大领先IBM和惠普。虽然产品整合遇到了大量的内部阻力,但是却帮助DEC成为电脑行业第二大公司。

DEC公司的业务在1982年到达顶峰,当年太阳计算机系统(Sun Microsystems)也悄然成立。该公司基于优秀的技术,具有精简的商业模式以及更加积极的销售队伍,其最吸引人的优点在于使用开源的Unix 操作系统。太阳计算机系统在1990年的营收飙升超过24亿美元,其产品充斥于DEC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工作站市场。奥尔森没有听从退休的建议,坚持工作到 1992年,最终应董事会要求离职,其职位则由一位公司内部人士接任。

回顾过去,使用单一操作系统的早期策略成功可能使奥尔森被蒙蔽,从而忽略了强力支持Unix或者Windows系统的必要性,并且他将后者贬低为“山寨”操作系统,认为其不能提供太多产品多元化的机会和提供更高的毛利润率。这是一位伟大的领导人所犯的非典型性错误。

下一步,问题在于如何选择接任者。因为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已经很多了,我根据自己的研究在此作出四个初步归纳:

*对处于困境的企业来说,内部挖潜常常并非好主意。企业内部人士天生受公司所发生情况的影响,他们不太可能执行那些实现复苏所必须的极端调整。虽然郭士纳(Lou Gerstner)不仅来自另一家公司,而且还是另外一个产业,但他能够复苏IBM并非偶然。

*对顺境当中的企业,内部挖潜常常是更好的选择。吉姆·科林斯(Jim Collins)在其学术著作《从优秀到卓越》(Good to Great)中写道:“十一名从优秀到卓越的CEO中有十名是从公司晋升的……”这些来自内部晋升的人士了解企业的文化和传统,因此选择他们担当CEO显然有很多的好处。但是还存在极端行业转型的危险,约翰·埃克斯(John Akers)正是因为这种情况而在上世纪90年代被迫下台。“很多公司失败是因为强硬的文化而不是疲弱的策略。”理查德·福斯特(Richard Foster)在《创新:进攻者的优势》(Innovation the Attacker’s Advantage)中写道。

*同等成功的CEO和首席运营官(COO)之间,所应具备的特质可能且往往存在巨大而且不可逾越的差异。抛开细节不说,CEO的工作是战略性的、受收入驱动的,并且专注于企业外部,而COO的工作则是策略性的、受成本驱动的,专注于的是企业内部。一些COO能够巧妙地化解分歧,而其他很多COO却令人失望,使得董事会本应显而易见的接任人员选择变得很模糊。

*预测一位外部CEO是否成功的最佳途径是了解其此前能否成功领导其他的公司。睿智和自信是CEO的重要特质。个人魅力是把双刃剑,很多董事会没有及时领悟这个道理,往往在聘请超级销售人员领导困境中的公司后才恍然大悟。吉姆·科林斯指出:“第五级别的领导人(Level 5 leader,指拥有极度个人谦逊和强烈职业意志的领导者)非常稳重,谦逊和低调。相反,那些超级自负的领导人将导致公司灭亡或继续平庸……最近历史中一个最具破坏性的趋势是管理者(尤其是董事会)倾向于选择那些耀眼、知名的领导人,而无视潜在的第五级别领导人。”

挑选CEO的困难在惠普的发展史上尤为明显,自创始人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和威廉·休利特(William Hewlett)退位以来,每位CEO难逃被董事会免职的命运,使得管理层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一开始,由惠普现代计算机业务架构执行副总裁保罗·伊莱(Paul Ely)接任CEO职位。伊莱领导创立了一个世界级的计算实验室,并完成了向Unix和一种新计算结构的过渡。伊莱随后被指过于“行事粗暴”,并且没有向该公司传统的仪表和测量业务分配研发资源,于1982年被降级至闲职,之后很快就辞职离开。

*伊莱被赶下台后,由约翰·杨(John Young)接任。约翰·杨创立了一个创新委员会,试图以此解决计算实验室资源分配不足的情况。此举压制了公司官僚风气,但也延缓了新电脑产品的推出。在1992年7月,约翰·杨“准时”退休——恰好是肯·奥尔森卸任的同一天。

*惠普董事会随后选择卢·普拉特(Lew Platt),一位深受认可的公司内部人士。但是普拉特很快就被批评“过于友好”,难以与康柏和戴尔等供应商竞争。在1999年,当时58岁的普拉特宣布提早退休,在任职期间他剥离了致使伊莱与董事会不和的仪表和测量业务。

*惠普在之后的十年里更换了三位CEO:卡莉·菲奥莉娜(Carly Fiorina)在2006年被前NCR CEO马克·赫德(Mark Hurd)接替;马克·赫德在2010年被前SAP CEO李艾科(Leo Apotheker)接替。

本文的目的不是争辩在每一次的更迭中董事会是对是错。每一位CEO都会带来独特的策略和文化改变,但下一任CEO将予以推翻,尤其是当选择的是一位企业外部人士之时。显然,如果董事会在赶走一位CEO后发现继任者也不能完成使命的话,只能说这是为了战略性的分散注意力。

厄尼斯特·沃恩·西姆森(rnest von Simson)是Ostriker Von Simson公司的合作研究员、CIO Strategy Exchange公司的联席董事,他同时还是几家科技公司的董事会成员。西姆森是《策略的限制:计算机行业的领导艺术教程》(The Limits of Strategy: Lessons in Leadership)一书的作者。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