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一些同事,在遇到下属工作出了差错的时候,或者说下属工作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总是不加分析的将上述问题的产生,归咎于下属的工作态度不够端正。当然,我不否认,我们的个别员工,的确存在态度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坚信,我们的大部分员工,99%以上的员工,工作态度还是端正的。
工作态度是员工主观思想认识层面的问题。如果说,一个员工的工作态度有问题,其实质是该员工思想认识水平有待于提高。在企业中,那些能够成为榜样的优秀员工,无一例外,工作态度端正。而他们之所以能够端正工作态度,则源于他们对自身状况有一个比较理性的认识,对自己目前所从事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对现在与未来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他们“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最终由“丑小鸭”演变成“白天鹅”!
相反,那些对于自身缺乏正确认识,对于工作穷于应付,对于自己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搞清楚,对于未来缺乏远见,终日怨天尤人的员工,却只能是原地踏步,甚至是“鳄鱼变壁虎,越变越抽抽”!
罗曼.W.皮尔说“态度决定一切”。而态度则源自认识,因此,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讲:“认识决定态度”?我想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认识决定一切”,因为正确的认识只是“一切”的开始。同样,态度也无法决定一切。但是,态度却可以决定我们的方向——走向成功,或者走向失败。
我们经常使用下列成语来形容一个人的“态度”:良好,端正,正确,一般,恶劣,错误等等。概括起来讲,就是有褒有贬。当用褒义词或者贬义词来形容“态度”的时候,态度就不可避免的与当事人的品质发生了联系。因为,认识是主观的,态度也自然是主观的。
换句话来说,我们在评判一个人的态度时候,间接的评判了一个人的品质。很显然,这种间接的评判往往是不正确的。举个例子来说,一个刚刚被领导错误批评的银行职员,因为心里委屈,而在客户面前没有面带微笑,并且不小心将客户的资料洒落在地面上。我们因此,就可以认为该银行职员的服务态度有问题吗?恐怕,是不可以的。
但是,我们这位“委屈的银行职员”,真的就没有问题吗?问题还是有的。什么问题?工作方法问题。
大家想一下,如果我们的这位银行职员,待情绪恢复正常后再投入工作,还会发生上面的问题和尴尬吗?
其实,我们工作中出现的许多问题,不是我们的态度有问题,而是我们的工作方法有问题。
工作方法的问题是员工客观工作能力层面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没有形成相对清晰的工作思路和整体计划;2、没有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和分解步骤;3、没有突发状况的预案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4、没有立场和原则。
很显然,我们上面举例中提到的银行职员面临的就是遇到了第3方面的问题。
形容方法的词语似乎有些匮乏,“正确”,“错误”,“先进”,“落后”,“高明”,“蹩脚”等等。但这些形容词,不再是单纯的褒义词或者贬义词,而且有了一些中性词。同时,我们在形容“方法”的时候往往关联到具体的一项工作,一件事,是就事论事,而不是对当事人的品质做出以偏概全的评判。
工作方法的问题是局部的问题,是点上的问题,解决问题的路径有很多,解决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工作态度问题却是一个整体性的问题,是面上的问题,解决起来却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因为,认识水平的改变和提高本身就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
因此,我希望我们的一些同事,在处理下属或者员工工作中出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充分调查,理性分析,然后再做结论。否则,动辄便把员工的错误归咎于工作态度问题,则真的可能引发员工的工作态度问题。
而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望的。(西安瑞联 刘丹)
2011.5.31 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