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历的发展和转型,企业人才战愈演愈烈,众多公司开始花大量的时间管理所谓的“人力资产”。它们渐渐意识到,要在商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吸引并留住顶尖人才是一大利器。但是,即使这些公司对在职员工或即将加盟的雇员加以奖励或表达关爱之情,它们也还是忽略了人力资产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一公司的离职员工。如麦肯锡公司,它不惜斥巨资培育广泛的离职员工关系网。那么,离职员工对企业的价值到底何在呢?
离职员工能为企业提出客观而中肯的意见
员工离职或多或少凸显了企业存在的一些问题,管理者可以利用员工离职的机会,认真听取其对企业管理及其他方面的问题,直言不讳地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解决,“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企业可以“吃一堑,长一智”,对企业内部管理体系、文化理念、激励约束机制和发展战略等进行适时调整,防患于未然。可以说,离职员工的抱怨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
离职员工是企业创新和信息的重要源泉
离职员工大都具有相当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较高的专业水平,而在离职后,其大部分仍然会在行业内继续发展。因此,他们对行业内的最新动态总是比较了解,对市场和技术信息的发觉也相当敏锐,企业可以通过他们获得宝贵的信息资源,并可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以资借鉴,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离职员工还可能是创意和智慧的极好源泉,他们可以帮助老东家及时了解新趋势、新技术甚至新的投资机会。事实上,《财富》100强中的一家技术公司就请离职员工为自己提供商业计划书,为的就是抢先把金点子揽入囊中。其它一些公司发现,与离职员工保持联系可以帮助它们了解竞争对手的一举一动以及新兴企业的所作所为。
离职员工是企业未来招聘时的最优人选
有的员工从企业离职,并非内心愿意离开这个企业,而只不过是权宜之计,以退为进,在适当的时候再“杀”回来。对于这些在外“镀金”的员工,企业可以在招聘时予以优先考虑。研究表明,企业雇佣离职员工的成本仅为新员工的一半,同时,在投入工作后的第一个季度,这些“吃回头草”的离职员工的劳动效率比新员工高出40%。因此,重新招聘离职员工可以给企业创造更高的生产效率,节约大量成本。离职员工在与企业管理制度以及管理者的适应和磨合上较为容易和迅速,许多著名企业都有招聘离职员工的偏好,如摩托罗拉公司有一项规定,如果离职员工在90天内回来,其以前在公司的工龄可以延续。
一些公司往往有意识地避免雇用以前曾在本公司工作过的人。实际上,这样做是缺乏远见的:要知道,雇用一位离职员工所花费的成本往往只是招纳一名新人所需费用的一半;另外,一旦得到重新启用后,离职员工为公司效力的时间会比新人更长,而在工作的前3个月,离职员工的工作效率常常也会比新人高出40%。研究表明,《财富》500强公司通过积极招聘离职员工每年平均就能节约1200万美元。也许更重要的是,公司对离职员工的情况比较熟悉,把他们重新纳入麾下大大降低了用人不当造成巨大损失的风险。同时,离职员工在推荐人才方面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些公司里,一旦离职员工推荐的人得到录用,公司还会给举荐人一定报酬。
离职员工充当使节、说客和市场推广人
在对公司外部舆论的影响力方面,离职员工和在职员工的作用不相上下,尤其是在前者离开公司时间还不长的情况下。因此,与离职员工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公司提高声誉,强化品牌,扩大影响。
离职员工成为公司的投资者
员工离开公司时,手上往往持有该公司退休金计划份额或公司股票。因此,同离职员工建立起友好关系可以让他们继续长期拥有这些股份甚至购买更多股份,而成为公司的投资者。
在企业工作时间较长的员工一般都受到企业文化和经营理念的良好熏陶,对企业各方面较为了解,且对企业怀有深厚的感情,所以,当他们离职后,在对外宣传企业理念,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品牌声誉和社会影响力方面,仍然能够发挥积极作用。曾多年位居财富500强之首的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一直被称为“CEO的摇篮”,其培养的优秀人才在离职后,在别的企业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使通用电气也增色不少。
离职员工关系管理方案
毫无疑问,实施离职员工管理方案有时是件十分复杂的事,这要求公司收集并处理大量信息。不过借助先进的数据处理技术和网络,现在我们能以更快的速度和更低的成本来实施这项方案。我们发现,最完善的方案都是建立在以下三个基础之上的:
开明的离职程序:别指望那些在离开公司时被保安“护送”出门的离职员工会同公司保持良好关系。富有成效的关系植根于公司在员工离开时对其采取的友善态度。此时,人力资源总监应当同离职员工倾心交流,表示为了双方的利益,彼此应该继续保持联系,同时还要注意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如员工离职原因、对公司的看法、将来的计划以及抱负。当然,最重要的是留下该员工的联系方式。
由此可见,离职员工并非企业泼出去的脏水,他们仍然是企业可以利用的稀缺资源,值得企业珍惜并加以优化配置,只要善于开发,他们会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