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慢下来、优雅地生存

在拉动内需方面,各界人士都贡献了许多思考,国家也出台了不少政策。这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绝对不会像投资拉动那样见效快。消费者要增加消费总量和消费的价值,还需要有行为上的一些引导和改变。我觉得首先要学会“慢下来”。所谓“慢下来”不是主张大家干活不卖力不讲效率,而是慢下来好好地做,做好做精。

前不久我在意大利度假,晚上去了一家在罗马共和广场附近的餐馆吃饭,深深地被它精美的菜肴和服务所感动。在这样一家中档价位的家庭经营的餐馆,每晚都需要预订,是个座无虚席的热门小店。隔天中午带朋友再去,居然不开门,才知道这家餐馆只服务晚餐。经过稍加研究后我发现,意大利全国竟然有将近16%的餐馆是只开晚餐的(绝对不服务早餐和午餐)。出于管理咨询的职业习惯,我在思考凭借它如此精美的菜肴和服务,假如能提供午餐,那不是轻而易举地把年营业额翻番吗?带着这个好奇的问题,我终于有机会再次光临这家小店,当面请教CEO为什么中午不开门。他说:“这简直就不是个问题。我和太太每天都得照顾四个孩子去学校,而且我们必须保证全家有共同早餐和聚会的时光。最后,我们多年积累下来的这些拿手菜更适合晚餐享用,午餐绝对不宜。”

也许正是这样的看似散漫、不操劳的经营状态,这家餐馆才得以在高度竞争的罗马餐饮市场上生存下来,才能专心致志把拿手的家庭菜做得精而又精,服务生才能精神饱满、充满热情。这个问题可能永远没有绝对的答案,但事实是这家家庭餐馆活下来了,而且还活得很不错。意大利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发达国家,整个国土几乎全部都被大海包围,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我过去曾觉得意大利人自古就滋生了靠天吃饭的习惯,仔细地研读发现,他们更是一个讲究生活品质、讲究精美的民族。由此联想到企业经营,做大做强固然令人佩服,但做精做美也可以收获累累!

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人流行起“深圳模式”,你可能听说过这些口号:“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致富光荣”、“大干快上”等等。在那些特定的历史年代,这些思想深入人心,引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大发展,实现了一个让地球人赞叹的经济飞跃。到21世纪的今天,中国成为了世界经济大国,人均GDP似乎马上要赶上许多欧美国家了。然而,当今的社会思潮中还充斥着企业就得“做大做强”的呼声,各种娱乐选秀刺激着年轻人一夜成名的渴望,媒体渲染着年轻学子辍学创业登上纳斯达克敲钟的暴发式成长故事。我们不甘愿“小富既安”,似乎人生总有着无穷尽的追求。许多人习惯了快和大,不习惯慢和精。

其实,或许今天我们真的需要习惯“慢下来”才行,慢下来对拉动中国的内需有许多好处。慢下来,我们可能丧失了不少企业帝国的神话。但慢下来,我们可能得到了许多质量、流程、管理、服务都很精美的企业,比如使我们获得了更多的求质量、求品牌、重服务的家庭餐馆,彻底抛弃了对地沟油的担忧。更重要的是,当我们慢下来的时候,会有更多精耕细作的企业诞生,让更多的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此外,“慢下来”可能有助于解决很多社会问题。今天的国人可能是自1949年共和国成立以来,最讲“公平感”、“透明度”,最讲“公民意识”的国民。小平先生的“让一部份人先富起来”已经彻底实现,但还有一批没有富起来甚至在贫困线上挣扎的百姓。慢下来或许能有助于公平就业问题。上次在意大利,我的出租车司机说,他每天只能开8个小时的车,想超时多拉活多拉人,被查到就会丧失开出租车的资格或承受严厉的制裁。这听上去简直是整个意大利的出租车行业在搞“平均主义”,对那些想拼命干活的人极不公平。在这看似不合理的政策背后多少透射出社会公平的意愿,有饭要让大家吃,有机会要共同分享。

慢下来之后,要学会“优雅地生存”。“优雅地生存”,不是指讲排场讲形式,而是提倡从容淡定、文明礼貌地做事做人。当然,消费也包括其中。记得20世纪90年代初一位来自美国的青年朋友苏珊,她来北京语言大学学了三个月的中文。回到美国后她问我:“为什么中国人吃饭的姿势都像猪一样?”我当时吓了一跳。当然知道她有一半是在开玩笑,但她后来说的让我哑口无言:“每天我路过吃早饭的地方,都会有一群人,蹲在地上,一手端着碗粥,一手握着两根油条,吃得满头大汗不说、还不时发出很大的喝粥声。地上堆满了剩菜剩饭和凌乱不堪的脏碗筷、味道让人难以承受,但吃早饭的人还是一波接一波。”在我们经济水平不高、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类似的消费方式多得去了,无可厚非。但从拉动内需来看,这类的低层次消费模式,仅仅解决了我们生活需求的最基本层面,很难诱发出有价值的消费。在旅游业兴起的今天,曾有外国人嘲笑我们的国人旅行团到景点后总是走马观花,无暇“优雅地欣赏”、“优雅地享用”。

我们今天需要让“优雅地消费”成为价值增长的来源,成为拉动内需的一种静悄悄的力量。夸张点讲,“优雅地生存”使人们变得开始“讲究”起来了:一日三餐变成了一日多餐,增加了午餐前的茶点、下午办公室里的解乏茶、回家后的宵夜等;服装也讲究了,要根据晚宴是正式、半正式、和休闲来选择;饮酒也讲究了,除了区分红白葡萄酒食用于不同肉类食品,还要分餐前气氛小饮、餐后甜点佐酒;居住装饰也讲究了,珍贵的照片可以镶嵌在精致的相框里,卧室照明除了天花灯还增添了床前阅读灯、甚至熔岩灯,当然还有室内空气加湿净化器;旅游不再为了留影纪念到此一游,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人文地理和历史知识,买些讲得出故事的纪念品,和亲友分享风土人情的韵味等等。

这每一项的“优雅生存”都引发出了新的消费,增加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也增添人们对生活品质的珍惜。提倡和引导人们“优雅地生存”将会扩大消费总量和提升消费价值。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和上海在过去的5年里,餐馆的数量增加了3倍,各自在7万家左右。但人均用餐消费价值始终徘徊在70元人民币左右(约11美元),如果到三、四线城市,这个消费价值还要低。在其它的世界大都市(纽约、东京、巴黎等),至少是我们的3倍以上。另外,餐馆的种类,尤其是那些既干净、快捷又便宜的餐馆还增加的不够多,能让人真正品尝到正宗的美国牛排、法式蜗牛和生蚝、意大利千层饼的西式餐馆更是少而又少。仅从餐饮一项,如果能实现“优雅地生存”,对内需的贡献将是难以估量的。

当然,拉动内需的根本是消费者必须有幸福生活的安全感。比如政府在社保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养老金改革的多方面的改进等。然而,消费行为的改变毕竟是人们行为改变的一部份,不是能一蹴而就的。在这方面,可以借鉴“行为经济学”的理论,把经济运行规律与当代人心理及行为结合起来分析,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人们选择利人利己的生活方式。近些年,这一理论被美国总统奥巴马广为使用。例如,美国多年来一直用“食物金字塔”图形推广健康膳食谱,可是不够直观有趣,人们难以理解并接受。奥巴马听从行为经济学家的建议,由他的夫人亲自操办督促,推出“我的餐盘”色块图示,连孩子都能看懂。希望通过行之有效的推广和提倡,中国人的生活能够“慢下来”,让我们活得更加优雅、幸福。

来源:财富中文网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