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股东依然至上

尽管已有越来越普遍的共识认为,着眼于短期股东价值不仅对社会有害,还会导致糟糕的经营业绩,但MBA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突出股东至上模式。然而,由于教授终身制、制度惰性等种种原因,改变这种状况将非常困难。

学者以及其他各界人士开始越来越直白地指出,股东至上的观念在管理教育中是多么地根深蒂固。

牛津大学(Oxford)赛德商学院(Saïd Business School)研究管理学的教授科林•迈耶(Colin Mayer)说:“商学院的主流观点一直是,企业的主要职责是扩大股东利益。”迈耶著有《坚定承诺》(Firm Commitment)一书。

法国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研究伦理与社会责任的教授克雷格•史密斯(Craig Smith)同意这个观点。他说:“踏入校门时,学生们对管理者职责的看法更全面,但等到走出校门时,他们的观点却变成,认为管理者的职责只是促使股东价值最大化。”

在商学院坚持这种教学观念之际,从雀巢(Nestlé)、联合利华(Unilever)到好市多(Costco)、百事公司(PepsiCo)和星巴克(Starbucks),不少公司正在制定战略,减少对短期股票价值的关注,支持长期环境可持续性和普惠式商业模式。

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s Wharton school)研究法律和商业伦理的教授托马斯•唐纳森(Thomas Donaldson)说:“这几乎好像是全世界都知道些什么,而商学院不知道。商学院的老师们躲在城堡里,被持有不同看法的人们包围。但拿着粉笔站在课堂前讲课的却是他们。”

股东至上观念主导商学院是比较新的现象。康奈尔大学法学院(Cornell Law School)教授林恩•斯托特(Lynn Stout)说,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商学院强调的是管理主义理论。斯托特著有《股东价值的神话》(The Shareholder Value Myth)一书。

她说:“管理主义理论将公司高管视为受托经营公司的管理员。公司负有创造经济效益和造福社会的目的,要服务于许多受益人的利益。”

这种情况后来怎么变了?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等意见领袖的观点发挥了一定作用。1970年,弗里德曼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上撰文,标题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提高利润》(The Social Responsibility of Business is to Increase its Profits)。

人们普遍认为,迈克尔•詹森(Michael Jensen)和威廉•梅克林(William Meckling)1976年合著的一篇论文让情况发生了转折。那篇论文的题目是:《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与所有权结构》(Theory of the firm: Managerial behaviour, 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该论文是过去三十年里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经济学论文之一。文章认为,企业的问题在于,高管服务于自身利益,而不是企业所有者或股东的利益。这种“代理理论”的倡导者主张激励管理者提高企业价值。

在商学院里,教职人员构成和学术偏好的改变,增强了人们对该理论的兴趣。上世纪90年代末,由于股市繁荣,商学院聘请了更多的金融学教授,同时因依赖从业者知识遭到了批评,它们在课程设置上开始寻求增加严格的实证性内容。

这让简洁的股东至上模式显得极具吸引力。密歇根大学罗斯商学院(University of Michigan's Ross School of Business)的管理学教授杰拉尔德•戴维斯(Gerald Davis)说:“如果我们能省去关于企业经营目的的讨论,规定企业存在的目的就是创造股东价值,我们就更容易直接进入有关如何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技术性研究。”

这还促使该模式在MBA教学中长盛不衰。阿斯彭研究所(Aspen Institute)商业和社会项目(Business and Society Programme)主管朱迪丝•塞缪尔森(Judith Samuelson)说:“一代人之后,该模式仍如此流行的原因在于,它简洁明快、容易衡量。但简洁和容易衡量并不意味着它是正确的。”

然而,尽管越来越多的商学院院长、学者和其他各界人士一致认为,有必要把注意力从股东至上模式上移开,但通往新MBA教学模式的道路仍障碍重重。

时间压力和变革阻力很难克服。斯托特表示:“制度的惯性非常强大。没有哪个教授希望听到这样的消息——他们必须重新准备所有课程材料。”

教授终身制带来了另一个障碍,因为终身制教授没有压力去修改课程材料或教学方法。塞缪尔森说:“而后来进入商学院的学者要接受前辈的评价,因此必须留在原有模式之内,以获得终身教职。”

股东至上原则似乎也与可持续性方面的课程相矛盾,后者强调长期战略,并在商业决策中考虑从客户到社会等一系列利益相关方。

然而,尽管可持续性理论受到学生的欢迎,但商学院往往很难将这些理论整合进核心课程中。许多这方面的课程依然是选修课,或如唐纳森所说,“是围绕真正行星旋转的……卫星”。

一些人提出,如果资本市场能准确地反映未来的现金流,那么可持续性发展原则就可能与股东至上理论并行不悖。戴维斯说:“如果企业社会责任(CSR)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真能带来效益,那么应该就不会有冲突。”

然而,这需要企业强调长期(而非短期)股东价值。迈耶说:“如果有人能够证明,重视长期股东价值的公司业绩超过了其他公司,那就会为反思股东至上模式提供具有说服力的证据。”

当然,要提供这种证据,学者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量化长期环境投资或在制定经营战略时考虑当地社会的财务回报方面,企业仍在努力。

但与推出可持续性方面的课程时的情况一样,推动MBA改变企业经营目标教学的强大力量可能来自学生本身。

来源:FT中文网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