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现代企业培训的需求分析

要不要进行培训,如何进行培训,在决定进行培训之前,管理者首先应该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什么是组织的目标?
•什么是达成这些目标的工作?
•什么行为对于负有工作完成责任者来说是必需的?
•什么是负有工作完成义务者在表现应有行为时所缺乏的?是技术、知识或态度?
以上四个问题与人员培训需求的决定是紧密相连的。一旦我们可以明确的回答这四个问题,则对培训需求的本质和内容就可有所了解。
究竟哪些现象可以警示管理者需要进行员工培训呢?很明显,与绩效有直接关系的现象是最足以让管理者觉察的现象。一般说来,培训需求的确定应从以下几点来论证:
1、员工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的是否存在。行为或工作绩效差异是指实际行为或工作绩效和计划的行为或工作绩效的差异。组织可以从单位生产、单位成本、安全记录、缺席率、能力测验、个人态度调查、员工意见箱、员工申诉案件、工作绩效评估等指标,了解组织现有员工的行为、态度及工作绩效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差异。如有差异存在,就说明有培训之必要。
2、绩效差异的重要性。只有绩效和行为差异对组织有负面不良影响时,这个绩效和行为的层面才值得重视。绩效层面的重要性自然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定。当绩效差异影响到组织目标的实现与组织的未来发展时,就必须分析影响绩效的原因和根源:是欠缺适当的知识技能?是环境上的限制或制约?是缺乏适当的诱因或动机?还是员工的身心健康状况不佳?这主要由组织的上层领导来分析,并确认是否有进行培训的必要。
3、培训员工是否是最佳的途径。当绩效和行为差异是因为个人知识和技能不足,或因员工行为表现不合,或因主管不积极参与员工培训所引起,员工或主管的培训便可能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培训不仅仅能提高员工的技术和增加员工知识,而且是能够引导员工的行为规范。但是,培训是否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还应考虑培训成本和绩效差异所造成损失的比较,如果不经过这种比较,将会导致培训边际效用的减少,使最终效用受到影响。

如何进行培训的需求分析,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组织分析。
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主要是通过对组织的目标、资源、特质、环境等因素的分析,准确地找出组织存在的问题与问题产生的根源,以确定培训是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有效的方法。培训需求的组织分析涉及到能够影响培训规划的组织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对组织目标的检查、组织资源的评估、组织特质的分析以及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组织分析的目的是在收集与分析组织绩效和组织特质的基础上,确认绩效问题及其病因,寻找可能解决的办法,为培训部门提供参考。一般而言,组织分析主要包括下列几个重要步骤:
(1)组织目标分析。明确、清晰的组织目标既对组织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也对培训规划的设计与执行起决定性作用,组织目标决定培训目标。比如说,如果一个组织的目标是提高产品的质量,那么培训活动就必须与这一目标相一致。假若组织目标模糊不清时,培训规划的设计与执行就显得很困难。
(2)组织资源分析。如果没有确定可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就难以确立培训目标。组织资源分析包括对组织的金钱、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描述。一般情况下,通过对下面问题的分析,就可了解一个组织资源的大致情况。
•金钱。一分钱一分货。组织所能提供的经费将影响培训的范围和深度。
•时间。对组织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培训是需要相当的时间的,如果时间紧迫或安排不当,极有可能造成粗略的培训结果。
•人力。对组织人力状况的了解非常重要,它是决定是否 培训的关键因素。组织的人力状况包括:工作人员的数量、工作人员的年龄、工作人员对工作与单位的态度、工作人员的技能水平和知识水平、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等。
(3)组织特质与环境分析。组织特质与环境对培训的成功与否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因为,当培训规划和组织的价值不一致时,培训的效果则很难保证。组织特质与环境分析主要是对组织的系统结构、文化、资讯传播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 系统特质。指组织的输入、运作、输出、次级系统互动以及与外界环境间的交流特质,使管理者能够系统地面对组织,避免组织分析中以偏概全的缺失。
• 文化特质。指组织的软硬体设施、规章、制度、组织经营运作的方式、组织成员待人处事的特殊风格,使管理者能够深入了解组织,而非仅仅停留在表面。
• 资讯传播特质。指组织部门和成员收集、分析和传递信息的分工与运作,促使管理者了解组织信息传递和沟通的特性。
对上述问题和特性的了解,将有助于管理者及培训部门全面真实地了解组织。

2、工作分析
工作分析的目的在于了解与绩效问题有关的工作的详细内容、标准,和达成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工作分析的结果也是将来设计和编制相关培训课程的重要资料来源。工作分析需要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积极参与,以提供完整的工作信息与资料。工作分析依据分析目的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1)一般工作分析。一般工作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使任何人能很快地了解一项工作的性质、范围与内容,并作为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2)特殊工作分析。特殊工作分析是以工作清单中的每一工作单元为基础,针对各单元详细探讨并记录其工作细节、标准和所需的知识技能。
工作分析是培训需求分析中最繁琐的一部分,但是,只有对工作进行精确的分析并以此为依据,才能编制出真正符合企业绩效和特殊工作环境的培训课程来。

3、工作者分析
工作者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工作者分析的重点是评价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其中包括下列数项:
(1)个人考核绩效记录。主要包括员工的工作能力、平时表现(请假、怠工、抱怨)、意外事件、参加培训的记录、离(调)职访谈记录等。
(2)员工的自我评量。自我评量是以员工的工作清单为基础,由员工针对每一单元的工作成就、相关知识和相关技能真实地进行自我评量。
(3)知识技能测验。已实际操作或笔试的方式测验工作人员真实的工作表现。
(4)员工态度评量。员工对工作的态度不仅影响其知识技能的学习和发挥,还影响与同事间的人际关系,影响与顾客或客户的关系,这些又直接影响其工作表现。因此,运用定向测验或态度量表,就可帮助了解员工的工作态度。

总之,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结果,就可以帮助培训部门列出一张代表其培训需求的清单,并以此作为将来设置培训课程的基础。完整、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是确保工作、绩效、培训高度契合的基础。

培训与组织发展专题
认识培训
培训是指组织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
培训在不同书籍或组织里,有不同的名称。例如,训练、发展、开发、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那么什么是培训呢?
培训是指组织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学习行为或过程,其目的是通过使员工的知识、技能、态度,乃至行为发生定向改进,从而确保员工能够按照预期的标准或水平完成所承担或将要承担的工作任务。培训的终极目标是要实现个人发展与组织永续的和谐统一。
(一)培训的本质是学习
这就意味着培训将使个体的行为、行为潜能或思维发生比较持久的变化,而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技术,也不是仅仅满足于简单的记忆。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培训都导致学习,也不是所有的学习都是培训的结果。问题的关键在于培训增加了学习的可能性,而学习则又增加了个体目标实现的机会。
(二)培训是一个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过程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培训本身是一个系统。这一系统是与对培训需求的分析评价、通过确定培训目标,选择、设计培训方案,实施培训、最后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进而反馈、修正;二是指培训系统总是与组织的其他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培训效果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
日本经营咨询专家大前研一认为:“任何片面对待培训,将本应该完整的培训系统直接利用的做法都将使其丧失宝贵的价值,也浪费了企业宝贵的资源。”
(三)培训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员工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的双赢。
组织培训员工的主要目的在于将其现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提升到完成工作所需要的水平上来。当员工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额外的培训则为他们提供了获得新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的机会。作为培训的结果,员工将在现有的岗位上表现得更为出色,也可能胜任更多的工种、承担更大的管理责任和满足更高组织层次的要求。这样一种共生共荣的良性互动关系使的员工与组织都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方面,IBM、松下电器、GE堪称业界楷模。例如,IBM的老沃森认为:“教育的目的和实质是为了造就人才……‘培养优秀人才’影视公司至高无上的使命。”为此,IBM长期坚持对职工进行终身教育,每年花在员工培训上的费用约7亿美元,而且不论是现职人员,还是即将退休的或已经离开公司的人员,都是公司进行终生教育的对象。终生教育活动渗透到每个员工的一言一行之中,从而真正把公司的方针灌输到员工心底,这样一方面始终保持了员工的高素质,另一方面公司声誉日以渊博,影响不断扩大,使IBM的“蓝色风暴”在世界各地不断掀起。
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认为:“培养人才是当务之急……公司是制造人才的地方,兼而制造电器器具……企业中各方面的钱都可以省,唯独研究开发费及培训费绝对不能省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