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高额培训值不值

  EMBA学费“突飞猛进”,一学期的学费由刚开始的6万元,猛涨到几十万元。最早开办EMBA的上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费已升至23.8万元,而上海复旦-奥林EMBA学费更达到31万元。有人算了一下,学生上一天课大约要三四千元。令人惊奇的是,欲读EMBA班的学员仍然是趋之若鹜。

  逾七成国企学员

  从报道中透露的学员结构看,来自国有企业的正副“老总”占到了七成以上。这明确无误地告诉读者,“天价课堂”的主要买单者是国有企业。固然,国际上有极为先进的管理、经营模式方法和系统理念。但如果完全依靠这些案例和思考方式来运作的话,未必完全就能适合中国目前的国情。2001年,世界营销大师科特勒来中国演讲,门票虽达一万多元,但听者甚众。在这场演讲培训中不乏企业经营者、董事长,且有不少人就是冲着科特勒的大名而来的。科特勒的演讲效果怎么样?据不少接受培训的老总事后回忆:纯西方理论加上翻译转述,整整三个多小时中,大家完全不知所云。科特勒有名声是无疑的,但这种名声对每一个企业不全是有用的。既然如此,还不如请一些优秀的本土企业,如海尔、联想等企业的老总讲讲效果更好,更有针对性。

  道理的明摆着的,为何有那么多的国企老总面对“天价”毫不畏惧甚至趋之若骛呢?或许就是为了“学点词儿”(学习一点时髦的商业用语),浪得虚名罢了!

  “富人俱乐部”

  再就是“认点人”。EMBA被人称为“富人俱乐部”,如此高的门槛,只有极少数富人才能进得来,不论是企业出钱,还是个人掏包,进得了这个门,不仅仅意味着你个人的身价在升值,而且意味着你将拥有无限的“关系”财富。平时这些富人们很少谋面,正好有了培训这一极佳的“公关”机会,使得五湖四海的富人汇聚一堂。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EMBA办公室的有关负责人介绍,该校EMBA的报考者几乎全是来自各企业或部门的“精英”,其中来自国企、外企的高层管理人员各占30%-40%左右,还有不少是私营企业主。一位报考者不无自豪地说,大家花这么多钱,在学到东西的同时,可以认识到更多的企业界的人士。毕竟20多万不是一个小数目,可以拿出20万读书的人,都应该是很杰出的企业精英。在中大管理学院EMBA班上,一位企业老总讲,这种教育模式是教育与市场接轨的产物。如果说它具有吸引力,那就是其产品的附加价值的吸引力。他说,我们学到先进的管理理念、方法的同时,认识了一帮志同道合的企业精英。这些人都将会成为我们今后推动企业发展和提升自己职业生涯过程中的助推器。中山医学院某部门管理人员顾先生说:我不知道EM鄄BA班办得怎么样,但参加这个班的人必须是本科毕业后工作8年或硕士毕业后工作5年,所以年龄一般都偏大,他们无论在思想,还是在做事方法方面都已经基本成型,要想通过这个班来改变他们,似乎不大可能。我想大部分参加这个班的人,更多的是冲着建立同学之间的社会关系网来的。再说,通过同学之间的思想碰撞和经验交流,收获有时要比上课还大。

  求学不是主要的,结交关系是主要的,如果不是企业掏包,个人怎么会花如此大的“天价”来进行这种昂贵的“公关”呢?!

  投资回报打折扣

  据一份薪资调查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及南京、杭州等大中城市的MBA平均年薪达到82760元,高薪人士年薪达到29万元。天价培训的投资回报,理论预测让人心动,但是,事实胜于雄辩,实践证明,这些所谓的投资回报推断需要“大打折扣”。诚然,EMBA培训作为重要的充电形式,早已被管理者认同和关注。然而,参加培训之后,企业管理层却困惑:“听到的都是很好的道理,举的例子也不错,还有体验或参与,可是我却觉得顾此失彼,白搭上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

  接受过培训的高层经理也持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参加了培训,学到了先进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但真的应用起来却无所适从,心里不踏实。有些管理者接受培训后回到自己岗位,被繁杂的具体工作和短期任务目标压得透不过气来,培训中所学的东西不能马上运用,或者仅仅部分而非系统地实施,反而产生负作用。也有些管理者对自身评估有误,培训后产生了“眼高手低”的毛病,但是多数人还是明白:从理论到实践还有漫长的路,不是说你培训之后就怎么样厉害了。还有些管理者反映,一些培训现场效果真不错,很会调动大家的情绪,增加趣味性等,大家当时在短时间内感觉很好,但回去后仔细一想,发现收效并不大。有的管理者说,一看培训就那么回事,你要求我必须去听,我能不反感吗?还有管理者称,培训没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还误导了我的具体操作方向。

  实务能力是关键

  在这里,我并不是反对EMBA。别人的东西很好,但如果仅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忽略市场环境、经济规律、体制、培训对象等等,会使受训的管理者找不到认同感,很多东西表面上看起来很好,但就是实现不了。所以,我们不能迷信外来的东西就一定是最好,如果不结合实际,开展本土教学,盲目地复制对受训管理者而言是不负责任的。因此,对管理者培训而言,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受训人的实务能力才是关键。

  最近几年,“国产”MBA文凭的含金量正逐年下降,其号召力势必受影响,刚起步的中国EMBA教育也面临同样的问题。EMBA教育是高层次的管理教育,培养的是管理精英,因此不能像过去办MBA教育那样一哄而上,最后导致自我贬值。虽然EMBA教育的市场前景的确诱人,但如果把握得不好,这10亿元的市场价值可能只是又一场泡沫经济而已。
www.ycwb.com 金羊网
(侯颖/编制)张小明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