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让培训回归根本

眼下的培训市场着实热闹,大大小小的培训机构遍地开花,花样繁多的培训课程竞相登场,风采各异的培训讲师大显身手……但在热闹的背后,企业对培训的心态却变得越来越复杂,由原来的全情投入,变得小心谨慎,有的企业甚至还患上了“培训恐惧症”。这种变化来自于企业在培训中尝到的“苦头”和“痛楚”。

培训带给企业的正面效应是显而易见的,大多数企业在培训中都尝到了甜头。但培训行业竞争的加剧,培训市场的混乱,也引发了一系列培训质量和诚信的危机。培训市场出现的问题,让使用培训产品的消费者——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负面影响。企业往往在培训上投入了极大的人力、财力,但却未能收到预期的培训效果。让企业既损失了钱财,更耽误了学习、改进的时机,影响了培训的热情。反过来,企业对培训的疑虑和不信任,也影响了培训行业的繁荣和强盛。

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培训机构和企业都存在着一种思维误区。培训机构过于急功近利,把企业看成是圈钱的对象,商业意识浓厚,服务意识淡薄。一些培训机构把培训看成是单纯的生意,把合同规定的培训课程演绎完毕,就收钱走人。有些培训机构甚至对培训课程、培训讲师进行过度的包装和炒作,误导企业的消费选择。而企业也有着不理性的培训消费意识。对培训过于依赖,期望值过高,认为培训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管企业处在一种什么状况,出现哪些问题,都期望通过培训来搞掂。一旦达不到自己的期望值,就开罪于培训机构,认为自己“上当受骗”。
培训机构和企业的这些思维误区,使得培训的真面目被扭曲,双方也很难达成共识和默契,更谈不上“双赢”。所以,培训机构和企业都需要走出思维的误区,从根本上去认识培训,理解培训,把握培训。

培训机构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定位,要把自己看成是企业成长、进步的智慧供应商,是企业发展的合作伙伴。做伙伴就要眼光长远,从培育企业发展的角度来培育自己的市场,在增强企业赢利能力的基础上使自己获利。因此,培训机构在操作培训业务的时候,除了要遵守生意场上的“游戏规则”外,还要从骨子里树立高度真诚的持续服务意识和合作意识。

企业也要冷静地看待培训,树立理性的培训消费意识。培训不是万能的,每一种培训产品,都有着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和功效。对症下药,使用培训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病急乱投医,开错了药方,培训的效果就会不明显,甚至会使企业的“病情”加重。培训可以为企业解决很多问题,但前提是,企业必须创造好与培训对接的各种条件。培训机构只是输出观念、意识、工具和方法,怎么样接收和消化这些东西,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硬件基础和软环境,更需要企业的积极响应和配合。因此,培训的成败绝不是培训机构一方的责任,需要双方建立“共赢”的思维方式,才能有效实现培训价值的最大化。

企业对培训认知的理性回归,必将引发培训市场新一轮的“洗牌”。那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实力不济、诚信度不高、急功近利、运作不规范的培训“杂牌军”必将遭到淘汰。笑到最后的,一定是那些有实力、讲诚信,真正成为企业发展的良师益友的培训机构。而企业也将从培训机构的智慧资源中汲取到丰富的成长养分,从优秀走向卓越。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