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的秘密和商业的“舞蹈”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这样的情形,刚迈进店门营业员就欢迎光临,还尾随时其后,不厌其烦地热情导购而顾客则窘迫地走开,顾客正兴致极高地欣赏琳琅满目的商品或刚刚临近柜台还没有看清商品时,营业员就凑上来一声连一声地追问“买什么“或忙不迭地把商品递到你面前,而顾客只留下一句”随便看看“便惶惶然匆匆离去。正是有了上述的予盾,才出现了北京世都有货“无干扰”服务和王府井百货“一团火”服务的争论。那么如何把握干扰和热情的界限呢?
商业其实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游戏”,商店的售卖现场是营业员和顾客 以商品为中介展开 的“势力争夺”的场所 ,顾客渴望获得自己所需的商品,而商家获得利润。我们可以将销售现场比作“狩猎场”,陈列的商品是“诱饵”,“猎人”(营业员)在商品背后等待着“猎物”(顾客),而顾客总是想方设法逃避店员的监督而达到自在安全的购物空间去选择商品。
虽然商品经营者大都明白营销的基本点是在顾客为主导,营业员受顾客支配,而其销售行为却一次次在无意识中触犯了销售所体现的人际关系中的安全准则。营业员往往不自觉地用行动强调自己作为“主人身份”的存在,而顾客在潜意识中总感觉到自己作为“入侵者”而不安或胆怯,于是顾客一边被那些热情的营业员紧逼追赶着,一边匆匆浏览,不安地逃出店门,另寻安全。
可见,顾客在售卖现场需要安全感,因而高素质的营业员应懂得售卖过程中所体现的人际关系安全准则,给顾客一种安全又受关怀的感觉,促使顾客购买。
要保持顾客的安全感必须学会分辨顾客。进店临柜的顾客按购买意图分为三种:
1、–有明确购买目的的顾客,这类顾客目标明确,进店后往往直奔某一柜台,主动向营业员提出购买某一商品的要求,这类顾客男性居多,购买商务通的顾客比例在此种意图中所占比例较大。
2、–有购买目标但不明确的顾客 。这类顾客 进店后脚步缓慢,眼光不停地环视四周,临近柜台后也不提出购买要求;
3、–没有购买打算,来闲逛商店的顾客 。这类顾客进店后,有的行走缓慢,东瞧西看;有的行为拘谨,徘徊观望;有的专往热闹的地方凑。对不同的顾客营业员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
在国外,商业专家通过 大量的实地观察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店员做着与营业
相关的活动最能吸引顾客观赏、挑选和购买,如擦柜台、整理商品、称重、包装、接待顾客、记录营业状况等,我们比喻为“吸引顾客的舞蹈”。
事先打算在店内购物的顾客对于店员积极热情的接待感到满意,即使热情推荐商品他
们也不会离开。店员们把这种目的型顾客的意见当成是全体顾客的“声音”,渐渐适应了这种接待顾客的方法。然而现实中目的型顾客为数很少,绝大部分是随意性很强的闲散性顾客。这些闲散性顾客一般都避开难进的店,选择易进的店,他们常常是凭一时之情绪,对任何微小的刺激反应都很敏感,稍不注意他们就会跑掉。
只有更多的人进店,才会有更多的人购物,聪明的店主懂得要想生意兴隆,必须吸引
更多的闲散性顾客进入店内,以保持店内顾客数量,店内顾客一多,外面的人会看得清楚,店内顾客的活动对店外的人们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许多顾客云集店内的状况本身就说明“那里有吸引人的商品”,而且给人以安全感,店内一旦出现这种繁荣景象,就会吸引一批接一批的新顾客。
过去曾以事先决定商店和商品后再去买东西的目的性顾客为主流,这些顾客一旦决定
某一商店或商品,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理由,是不会改变主意的,但是,现代顾客对于购买东西的感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平时闲逛商店的顾客,有时也会突然购买高档商品,或者为将来的购买寻找目标,这些顾客虽说是随意性很大的闲散型,但能否更多地吸引这类顾客 将决定其营业额的高低。
那么,让我们看看这些闲散型顾客喜欢什么,喜欢什么样的店,即吸引顾客的兵舞蹈,
讨厌什么,讨厌什么样的店,即驱赶顾客的舞蹈。
“吸引顾客的舞蹈”
1欣赏安全信号能招来大批顾客
丰富的商品和突出的商品空间可以暗示顾客随便参观。用精致的饰品点缀商品空间可
延长顾客的滞留时间。
2店员活动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
店员都紧张地工作着,商店会呈现一派生机。店员从容的动作使顾客放心。正确的、
程序化的店员行为能使生意兴隆。
3成功的秘诀是装出没有注意的样子
顾客站到柜台前时,店员不必急着打招呼,等顾客开始询问时,再迅速热情地接待。
4现场制作对顾客最具有吸引力
5易进易出的设计能吸引顾客进店
“驱赶顾客的舞蹈”
1店员站在门口堵住店门,顾客是不愿意进来的
2店员站着等待,是招不来顾客的
当店员开门前就做好准备工作,一字站开或在店中央站着,这种等待顾客的姿势,主人意识表现得十分强烈,销售期待心理很浓,顾客陷入店员的视线包围,就会望而却步。
3过于热情会赶走顾客
一些还没有决定购买什么的顾客,对店员行为特别敏感,若受到积极接待,他们会很
快走开。
4接待顾客时机过早,必然会导致失败。
微笑服务的魅力
对服务行业来说,至关重要的是微笑服务。美国一家百货商店的人事经理曾经说过,她宁愿雇佣一个没上完小学但却有愉快笑容的女孩子,也不愿雇佣一个神情忧郁的哲学博士。
一个营业员怎样给顾客提供一流的微笑服务呢?
要有发自内心的微笑
对于顾客来说,营业员硬挤出来的笑还不如不笑。有些商店提出“开发笑的资源”,强求营业员向顾客去笑,甚至鼓励或要求营业员回家对着镜子练笑,这都是不明智的做法。
微笑,是一种愉快的心情的反映,也是一种礼貌和涵养的表现。营业员并不仅仅在柜台上展示微笑,在生活中处处都应有微笑,在工作岗位上只要把顾客当作自己的朋友,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他,你就会很自然地向他发出会心的微笑。因些,这种微笑不用靠行政命令强迫,而是作为一个有修养、有礼貌的人自觉自愿发出的。唯有这种笑,才是顾客需要的笑,也是最美的笑。
要排除烦恼
一位优秀的女营业员脸上总带着真诚的微笑。一次与人聊天,朋友问她:“你一天到晚地笑着,难道就没有不顺心的事吗?”她说:“世上谁没有烦恼?关键是不要也不应被烦恼所支配。到单位上班,我将烦恼留在家里;回到家里,我就把烦恼留在单位,这样,我就总能有个轻松愉快的心情。”
若是营业员们都能善于做这种“情绪过滤”,就不愁在服务岗位上没有晴朗的笑容了。
营业员遇到了不顺心的事,难免心情也会不愉快,这时再强求他对顾客满脸微笑,似乎是太不尽情理。可是服务工作的特殊性,又决定了营业员不能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顾客身上。所以营业员必须学会分解和淡化烦恼与不快,时时刻刻保持一种轻松的情绪,让欢乐永远伴随自己,把欢乐传递给顾客。
要有宽阔的胸怀
营业员要想保持愉快的情绪,心胸宽阔至关重要。接待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出言不逊、胡搅蛮缠的顾客,营业员一定要谨记“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些顾客在选购商品时犹犹豫豫,花费了很多时间,但是到了包装或付款时,却频频催促营业员。遇到这种情况,营业员绝对不要不高兴或发脾气,应该这么想:“他一定很喜欢这种东西,所以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精心挑选,现在他一定急着把商品带回去给家人看,所以他才会催我”。在这种想法下,营业便会对顾客露出体谅的微笑。
总之,当你拥有宽阔的胸怀时,工作中就不会患得患失,接待顾客也不会斤斤计较,你就能永远保持一个良好的心境,微笑服务会变成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要与顾客有感情上的沟通
微笑服务,并不仅仅是一种表情的表示,更重要的是与顾客感情上的沟通。当你向顾客微笑时,要表达的意思是:“见到你我很高兴,愿意为您服务。”微笑体现了这种良好的心境。
微笑服务并不意味着只是脸上挂笑,而应是真诚地为顾客服务,试想一下,如果一个营业员只会一味地微笑,而对顾客内心有什么想法,有什么要求一概不知,一概不问,那么这种微笑又有什么用呢?因此,微笑服务,最重要的是在感情上把顾客当亲人、当朋友,与他们同欢喜、共忧伤、成为顾客的知心人。
语言的艺术
言为心声,语为人境。语言不仅是传递信息的工具,同时也是体现服务水平的艺术。营业员的语言是否礼貌、准确、得体,直接影响着顾客对商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
营业用语的基本原则
1、–讲求讲话的顺序和逻辑性。思维混乱、语无伦次,必将导致顾客不知所云,无所敌适从,因此,营业员必须把握好说话的条理性、层次性,清晰、准确地向顾客表达自己的意思。
2、–突出重点和要点。销售用语的重点在于推荐和说明,其它仅仅是铺垫。因此,在接待顾客中,必须抓住重点,突出要点,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和兴趣。
3、–不夸大其辞。不着边际地吹嘘夸大,可能暂时会推销出商品,但并非永久的良策。顾客吃亏上当只能是一次,最终受损失的仍然是商店或所销售产品品牌。因此,诚实客观地介绍推荐,才是长久的良策。
4、–决不能对顾客无礼。对顾客在语言上失礼甚至使用讽刺、挖苦或污辱性语言,不仅会气跑一个顾客,对其他在场或不在场的顾客,也会产生不易消除的恶劣影响。会使企业形象受到极大损害,因此,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必须避免冲撞顾客。
5、–不使用粗俗语言和方言土语。在接待顾客过程中,营业员不能讲粗俗不堪的市井语言,即便是对同事讲话,也要讲求文明用语,另外,尽量不使用方言土语。
6、–不贬低同类PDA或HPC产品,客观,实事求是的介绍各类产品,帮顾客出主意。
营业用语的艺术
1、–不断向前推进。售货员在感觉到顾客对展示的物品感兴趣后可以不知不觉地、巧妙地将话题由讨论商品的一般性能转移到这一物品可如何满足顾客的具体需求上来。换句话说,售货员要将顾客推进到购买过程的下一阶段。如果发现顾客对正在展示的式样不很满意,售货员可以多展示一些款式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