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Reads资讯
企业管理新媒体

企业管理:国际投资银行高盛的用人之道

“替中国海油重组上市,中方的组长是个山东人,口音很重,内地人基本上听得懂,香港人则完全迷失了。最重要的是,有时你听得懂,也听不明白。”高盛董事总经理徐子望道出了内地人才对中国业务发展之重要。“搞企业私有化,涉及很多体制改革,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是很微妙的,国外长大的根本不知道,就算是在内地长大的也不一定会知道,这就是文化问题。”例如中海油重组时,是否剥离钻油业务引来不少争论,因为毛泽东主席曾经大力赞扬钻油工人。

  面对这种人才需要,高盛是少数在中国内地有系统地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国际投资银行。从1999年起,每年11、12月都会在北大、清华、复旦及交通大学等重点院校巡回推介,由徐子望等公司高层亲自选拔。徐子望说:“发展中国内地市场和人才资源是必要的,根本不存在选择,5年后难保高盛的中国办事处会有100名员工呢?这个人才需求是长远的,要由现在就开始做。”光是招聘来自中国的美国工商硕士生,不能确保人才有延续性,而聘用在欧美念大学的内地人亦不适当,当中大部分在高中前已经离国,对中国文化认识不足。“因此要到内地大学找,人才培育愈早开始愈好。”

  高盛上月底就破天荒地直接聘任了5名内地大学毕业生成为分析员(最基本入职点),勿须再经实习生阶段。过去两年,该行已经聘用了4名内地实习生。在投资银行界一片裁员声中,高盛这种招聘速度是相当进取的。他说:“因为过去的经验证明这是成功的。”去年聘请的两名内地实习生,在培训中全取满分,全球360名实习生中其实只有22人有此成绩。

  要打入高盛的圈子,说是过五关斩六将可能太轻松了,其实他们都是经过最少20次的面谈和酒会接触,从400、500人中选出来的。有领导才能,有沟通技巧,有决心,是徐子望的选人条件。

  有趣的是,这些未来的投资银行家,不少并非念金融或经济出身,念文学的反而不少,而且多位是来自农村。徐子望说:“这些孩子从农村里争取到重点大学,他们决心之强是你想像不到的,这种人到美国去也找不到。”这些新人入选后,会接受为期2年的培训,但过去受制于香港限制内地人士到港工作,这些培训工作只能在伦敦、纽约甚至新加坡进行。徐子望对港府放宽这些人才来港的决定大表欢迎。他说;“我们的培训是启蒙导师制,是由几个旧人带一个新人,而香港是高盛的亚洲总部,所有人都集中在这里工作,有什么地方做培训比香港好呢?”

  据了解,高盛过去一直积极游说政府,容许输入专才政策。

喜欢 (0)
分享到:
成就高成效,实现管理能力快速提升,12Reads系列管理培训教材全场限时特惠! 立即购买 PURCHASE NOW